2011年12月28日 星期三

以『復』為字根衍生的字

以『復』為字根衍生的字
※復:ㄈㄨˋ又音ㄈㄡˋ
(動詞)1.返、還。爾雅˙釋言:「復,返也。」
左傳˙僖公四年:「昭王南征而不復。」
2.還原,再回到原來的樣子。如:「回復」、「收復」、「恢復」、「康復」。
史記˙卷七十六˙平原君虞卿傳:「三去相,三復位。」
南朝宋˙劉義慶˙世說新語˙方正:「我令卿復君臣之好,何以猶絕?」
○回復:ㄏㄨㄟˊ ㄈㄨˋ(1)回旋反覆。
唐˙柳宗元˙夢歸賦:「若有鉥予以往路兮,馭儗儗以回復。」
(2)回答、答覆。
文明小史˙第五十五回:「錢莊上掌櫃進去,回復了秦鳳梧,秦鳳梧正驚得呆了。」
(3)恢復。=復興、恢復。
如:「回復國籍。」
○收復:ㄕㄡ ㄈㄨˋ把已失去的收回來。=光復、克復、恢復、規復←→失守、失陷、棄守、淪陷、陷落。
新唐書˙卷一二六˙杜暹傳:「縱為賊據,日夜望官軍,以圖收復。」
花月痕˙第四回:「顏、林兩將,所帶皆百戰之兵,分路剿除,不日即將陝州收復。」
○恢復:ㄏㄨㄟ ㄈㄨˋ(1)回復原來的樣子。=回復、復原。
文明小史˙第四十八回:「大凡我們要辦一事,敗壞甚易,恢復甚難。」
(2)收復,將失去的收回來。=收復、光復、克復、規復、復興←→破裂、喪失、斷絕。
金史˙卷一○八˙胥鼎傳:「宋我世讎,比年非無恢復舊疆、洗雪前恥之志。」
○康復:ㄎㄤ ㄈㄨˋ病癒,恢復健康。
南史˙卷二十六˙袁湛傳:「群情喁喁,冀聖躬康復,後事之委,未敢奉詔。」
3.回報,多指仇恨而言。如:「報復」、「復仇」。
左傳˙定公四年:「(伍員)謂申包胥曰:『我必復楚國。』」
○報復:ㄅㄠˋ ㄈㄨˋ(1)報仇。=打擊、復仇、報仇←→報答。
唐˙徐彥伯˙比干墓詩:「鋒劍剿遺,報復一何迅。」
西遊記˙第九回:「父母之仇,不能報復,何以為人?」
(2)對傷害自己的人,以類似的手段進行反擊。=打擊、復仇、報仇←→報答。
老殘遊記˙第十七回:「卻說老殘被人瑞逼成好事,心裡有點不痛快,想要報復。」
(3)報恩。
漢書˙卷六十四上˙朱買臣傳:「悉召見故人與飲食諸嘗有恩者,皆報復焉。」
(4)通報。
元˙高文秀˙襄陽會˙第三折:「報復去,道有曹仁來了也。」
元˙無名氏˙千里獨行˙楔子:「報復去,道徐州劉玄德手下小將張虎,特來投降。」
(5)應對。
北史˙卷二十九˙蕭寶夤傳:「門庭賓客若市,而書記相尋,寶夤接對報復,不失其理。」
(6)反覆循環。
南朝陳˙徐陵˙武皇帝作相時與嶺南酋豪書:「夫否終斯泰,屯極則亨。若日月之迴環,猶陰陽之報復。」
○復仇:ㄈㄨˋ ㄔㄡˊ報仇。亦作「復讎」。=報仇、報復、復讎、雪恨←→報恩。
如:「君子復仇,三年不晚。」
4.免附徭役或賦稅。
墨子˙號令:「男女老小,先分守者,人賜錢千,復之三歲。」
漢書˙卷一˙高帝紀上:「蜀漢民給軍事勞苦,復勿租稅二歲。」
5.(副詞)再、又。如:「去而復返」、「死灰復燃」、「舊疾復發」。
唐˙李白˙將進酒:「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,奔流到海不復迴。」
○死灰復燃:ㄙˇ ㄏㄨㄟ ㄈㄨˋ ㄖㄢˊ(1)已經熄滅的灰燼,又重新燃燒起來。
如:「在郊外烤肉後,要確實將火苗熄滅,以免死灰復燃,引發火災。」
(2)比喻已經平息的事情,又重新活動起來。如:「盜版軟體消聲匿跡一段時間後,最近又有死灰復燃的跡象。」
○舊疾復發:ㄐㄧㄡˋ ㄐㄧˊ ㄈㄨˋ ㄈㄚ從前患過的疾病如今再度發作。如:「他有風溼的毛病,每逢雨天便會舊疾復發,疼痛難挨。」 
6.無義。有補充或調整音節的作用。
南朝梁˙無名氏˙木蘭詩二首之一:「唧唧復唧唧,木蘭當戶織。」
唐˙杜甫˙贈衛八處士詩:「今夕復何夕?共此燈燭光。」
7.(名詞)易經卦名。六十四卦之一。(震)下(坤)上。機運循環之象。
8.姓。如元代有復見心。

※覆:ㄈㄨˋ(動詞)1.翻倒、傾倒。如:「車翻覆了。」、「水能載舟,亦能覆舟。」
論語˙子罕:「雖覆一簣,進,吾往也。」
漢書˙卷四十八˙賈誼傳:「前車覆,後車誡。」
○水能載舟,亦能覆舟:ㄕㄨㄟˇ ㄋㄥˊ ㄗㄞˋ ㄓㄡ ㄧˋ ㄋㄥˊ ㄈㄨˋ ㄓㄡ (諺語)比喻事物使用得當則有利,不當則有害。
唐˙吳兢˙貞觀政要˙卷一˙政體:「臣又聞古語云:『君,舟也;人,水也。水能載舟,亦能覆舟。』陛下以為可畏,誠如聖旨。」
○載舟覆舟:ㄗㄞˋ ㄓㄡ ㄈㄨˋ ㄓㄡ 水能載舟,亦能覆舟。比喻取得民心的重要。亦作「覆舟載舟」。
舊唐書˙卷七十一˙魏徵傳:「載舟覆舟,所宜深慎,奔車朽索,其可忽乎?」
○覆舟載舟:ㄈㄨˋ ㄓㄡ ㄗㄞˋ ㄓㄡ水能載舟,也能覆舟。比喻取得民心的重要。見「載舟覆舟」條。
○前車覆,後車戒:ㄑㄧㄢˊ ㄐㄩ ㄈㄨˋ ㄏㄡˋ ㄐㄩ ㄐㄧㄝˋ前面的車子翻了,後面的車子可引為戒。比喻先前的失敗經驗,可作為以後的教訓。亦作「後車之戒」、「前車可鑒」、「前車之鑒」。
漢˙賈誼˙新書˙卷五˙連語:「周諺曰:『前車覆而後車戒。』今前車已覆矣,而後車不知戒,不可不察也。」
2.反轉。如:「反覆無常」、「翻來覆去」。
○反覆無常:ㄈㄢˇ ㄈㄨˋ ㄨˊ ㄔㄤˊ形容變動不定,一會兒這樣,一會兒又那樣。=三反四覆、反覆不定、出爾反爾、翻雲覆雨←→始終不渝、始終如一。亦作「反復不常」、「反復無常」。
三國演義˙第三十三回:「袁譚小子,反覆無常,吾難准信。」
喻世明言˙卷三十一˙鬧陰司司馬貌斷獄:「重湘問道:『蕭何,你如何反覆無常,又薦他,又害他。』」
○翻來覆去:ㄈㄢ ㄌㄞˊ ㄈㄨˋ ㄑㄩˋ(1)輾轉不安,睡不著覺。亦作「番來覆去」、「覆去翻來」。
紅樓夢˙第八十二回:「翻來覆去,那裡睡得著。」
文明小史˙第十五回:「但是睡在架子床上,翻來覆去,總睡不穩。」
(2)形容重複不已。亦作「番來覆去」。
醒世恆言˙卷十三˙勘皮靴單證二郎神:「即將這皮靴翻來覆去,不落手看了一回。」
(3)形容多變。
宋˙吳潛˙蝶戀花˙客枕夢回詞:「世事翻來還覆去,造物兒嬉,自古無憑據。」
3.毀滅、消滅。如:「傾覆」、「顛覆」。
論語˙陽貨:「惡鄭聲之亂雅樂也,惡利口之覆邦家者。」
新唐書˙卷一三六˙李光弼傳:「光弼用兵,謀定而後戰,能以少覆眾。」
○傾覆:ㄑㄧㄥ ㄈㄨˋ(1)翻倒。比喻使人敗亡。←→興起。
左傳˙成公十三年:「散離我兄弟,撓亂我同盟,傾覆我國家。」
漢書˙卷二十三˙刑法志:「雄桀之士因勢輔時,作為權詐以相傾覆。」
(2)覆敗。=顛覆←→興起。
文選˙諸葛亮˙出師表:「後值傾覆,受任于敗軍之際,奉命于危難之間。」
(3)全部倒出。比喻竭盡所有。
北齊書˙卷十一˙文襄六王傳˙安德王延宗傳:「傾覆府藏及後宮美女,以賜將士。」
○顛覆:ㄉㄧㄢ ㄈㄨˋ傾覆,動亂。亦用以形容政治權勢被推翻。=推翻、傾覆←→捍衛。
詩經˙王風˙黍離序:「閔周室之顛覆,彷徨不忍去。」
三國演義˙第八十回:「降及朕躬,大亂滋昏,群凶恣逆,宇內顛覆。」
4.回、還。同「復」。如:「答覆」、「覆信」。
文明小史˙第二十九回:「這時適逢瓜代回國,到京覆命,請假修墓來的。」
○答覆:ㄉㄚˊ ㄈㄨˋ回答。=回答、回覆←→詢問。
如:「請你給我一個正確的答覆。」
○覆信:ㄈㄨˋ ㄒㄧㄣˋ回信。亦作「復信」。=回音、答信。
文明小史˙第二十九回:「東卿甚喜,便寫覆信寄去。」
○覆命:ㄈㄨˋ ㄇㄧㄥˋ將傳達命令的結果再回覆給發令者。如:「你這樣遲不作答,叫我如何回去覆命?」
5.詳察。舊唐書˙卷一一○˙鄧景山傳:「以鎮撫紀綱為己任,檢覆軍吏隱沒者。」
6.遮蓋。如:「覆蓋」。
莊子˙德充符:「夫天無不覆,地無不載。」
聊齋志異˙卷五˙陽武侯:「見舍上鴉鵲群集,競以翼覆漏處。」
○覆蓋:ㄈㄨˋ ㄍㄞˋ掩覆遮蓋。=遮蓋、籠蓋、籠罩。
如:「覆蓋被褥」。
後漢書˙卷八十四˙列女傳˙董祀妻傳:「白骨不知誰,縱橫莫覆蓋。」
樂府詩集˙卷七十三˙雜曲歌辭十三˙古辭˙焦仲卿妻:「枝枝相覆蓋,葉葉相交通。」
○天覆地載:ㄊㄧㄢ ㄈㄨˋ ㄉㄧˋ ㄗㄞˋ(1)上天覆蓋著萬物,大地承載著一切。指天地廣大,無所不包。
宋˙司馬光˙示道人詩:「天覆地載如洪鑪,萬物死生同一塗。」
(2)比喻恩澤廣布,用來頌揚帝王德政。
漢書˙卷七十七˙諸葛豐傳:「今陛下天覆地載,物無不容。」
7.隱藏、埋伏。
左傳˙桓公十二年:「楚人坐其北門,而覆諸山下。」
魏書˙卷八十九˙酷吏傳˙李洪之傳:「乃夜密遣騎分部覆諸要路,有犯禁者,輒捉送州。」
(副詞)8.重、再。同「複」。如:「重覆」。

※蕧:ㄈㄨˋ1.藥草名。即旋覆花,又稱金錢花。多年生草本。夏秋開花。花和全草可入藥。說文解字:「蕧,盜庚也。」
2.蕧盆草。廣韻.入聲.屋韻:「蕧,蕧盆草。」
3.竹開花。
唐.段成式.酉陽雜俎.卷十八.木篇:「竹,竹花曰蕧,死曰(/),六十年一易根,則結實枯死。」

※癁:ㄈㄨˋ1.方言:痛也。見集韻.入聲.屋韻。
2.勞復。見集韻.入聲.屋韻。
「疒+复」之異體。【補充說明】ㄈㄨˋ病復發。見廣韻.去聲.宥韻。

※澓:ㄈㄨˊ(名詞)1.潛流在地下的水。通「洑」。集韻˙入聲˙屋韻:「澓,伏流也。或從伏。」
2.姓。如漢代有澓仲翁。
(動詞)3.水迴流。文選˙郭璞˙江賦:「汎澓增澆,涌湍疊躍。」
○漩澓頌:華嚴宗始祖杜順和尚所作之法界觀門頌,又名漩澓頌。共十二句,教示了華嚴宗之整體觀。漩澓,水之漩流洄洑之處。

※履:ㄌㄩˇ(名詞)1.鞋子。如:「草履」、「削足適履」。
莊子˙讓王:「原憲華冠縰履,杖藜而應門。」
○削足適履:ㄒㄩㄝˋ ㄗㄨˊ ㄕˋ ㄌㄩˇ意指鞋小腳大,故將腳削小以適應鞋的尺寸。比喻勉強遷就,拘泥舊例而不知變通。亦作「刖趾適屨」、「刻足適履」、「刖足適屨」、「削趾適屨」、「削足就履」、「截趾適屨」。履,鞋。=因噎廢食、刖趾適屨。
語本淮南子˙說林:「夫所以養而害所養,譬猶削足而適履,殺頭而便冠。」
如:「擷取他人經驗時,應視自己的需求靈活運用,不可削足適履。」
○縰履:ㄕˇ ㄌㄩˇ古代一種沒有後跟的鞋子。
2.腳步。如:「步履」。
聊齋志異˙卷一˙畫壁:「回顧,則垂髫兒,囅然竟去,履即從之。」
○步履:ㄅㄨˋ ㄌㄩˇ步行、行動。=行動。
唐˙杜甫˙庭草詩:「步履宜輕過,開筵得屢供。」
西遊記˙第三十一回:「只因這妖精將我攝騙在此,他的法令又謹,我的步履又難,路遠山遙,無人可傳音信。」
3.個人的行為操守。
晉書˙卷六十七˙溫嶠等傳˙史臣曰:「太真性履純深,譽流邦族。」
4.領土。
左傳˙僖公四年:「賜我先君履,東至于海,西至于河。」杜預˙注:「履,所踐履之界。」
5.易經卦名。六十四卦之一。(兌)下(乾)上。表行履的禮儀之意。
6.姓。如春秋時晉國有履鞮ㄉㄧ。
(動詞)7.踐踏、踩。
詩經˙小雅˙小旻:「如臨深淵,如履薄冰。」
宋˙蘇軾˙後赤壁賦:「予乃攝衣而上,履巉巖,披蒙茸。」
○如臨深淵:ㄖㄨˊ ㄌㄧㄣˊ ㄕㄣ ㄩㄢ好像走到深水潭的邊上。比喻行事十分小心謹慎。亦作「如臨深谷」、「如臨淵谷」。
詩經˙小雅˙小旻:「戰戰兢兢,如臨深淵,如履薄冰。」
後漢書˙卷一˙光武帝紀上:「宜如臨深淵,如履薄冰,戰戰慄慄,日慎一日。」
○如履薄冰:ㄖㄨˊ ㄌㄩˇ ㄅㄛˊ ㄅㄧㄥ好像走在薄冰上。比喻處事極為謹慎小心。亦作「如履如臨」。=小心翼翼、如臨深淵、戰戰兢兢。
漢˙曹操˙請爵荀彧ㄩˋ表:「陛下幸許,彧左右機近,忠恪祗順,如履薄冰。」
8.實行。如:「履行」、「履約」。
禮記˙表記:「處其位而不履其事,則亂也。」
○履行:ㄌㄩˇ ㄒㄧㄥˊ(1)行走。
史記˙卷一二六˙滑稽傳˙褚少孫補衛青傳:「誰能履行雪中,令人視之,其上履也,其履下處乃似人足者乎!」
(2)實行自己所應盡的責任。=執行、實行。
如:「履行契約」、「履行諾言」。
○履約:ㄌㄩˇ ㄩㄝ(1)實行儉約之道。
後漢書˙卷三十三˙朱浮傳:「陛下清明履約,率禮無違,自用明察。」
(2)踐履契約、條約或預先約定的事項。=踐約←→失約、爽約、毀約。
如:「答應別人的事就必須履約,否則信用掃地。」
9.經歷。
後漢書˙卷五十九˙張衡傳:「親履艱難者知下情,備經險易者達物偽。」
南史˙卷七十五˙隱逸傳上˙宗少文傳:「凡所游履,皆圖之于室。」
○游履:ㄧㄡˊ ㄌㄩˇ遊歷。
南史˙卷七十五˙隱逸傳上˙宗少文傳:「凡所游履,皆圖之於室。」
10.居、處。
莊子˙天道:「而愚知處宜,貴踐履位。」
漢˙劉向˙新序˙卷四˙雜事:「夫執國之柄,履民之上。」
○履位:ㄌㄩˇ ㄨㄟˋ即位、登基。
五代史平話˙唐史˙卷下:「臣仰惟皇帝陛下,自居尊履位以來,未正中宮位號。」

2011年12月19日 星期一

以『弱』為字根衍生的字

以『弱』為字根衍生的字
※弱:ㄖㄨㄛˋ找到110則。
(形容詞)1.體力或能力差。與「強」相對。
文選˙曹丕˙與吳質書:「惜其體弱,不足起其文。」
宋˙蘇軾˙和子由除日見寄詩:「但恐詩力弱,鬥健未免馘ㄍㄨㄛˊ。」
2.纖柔、不夠堅強。如:「柔弱」、「弱不禁風」。
唐˙杜甫˙田舍詩:「櫸柳枝枝弱,枇杷樹樹香。」
3.數量不足。如:「十分之一弱」、「一寸五分弱」。
4.年紀小的。
唐˙李白˙秋日鍊藥院鑷白髮贈元六兄林宗詩:「弱齡接光景,矯翼攀鴻鸞。」
(動詞)5.喪失、損失。
左傳˙昭公三年:「又弱一個焉,姜其危哉!」
6.衰敗。
左傳˙昭公三年:「姜族弱矣,而媯ㄍㄨㄟ將始昌。」
7.侵害、削弱。
左傳˙襄公十七年:「宋華閱卒,華臣弱皋比之室。」
文選˙賈誼˙過秦論:「諸侯恐懼,會盟而謀弱秦。」
【補充】皋比:ㄍㄠ ㄆㄧˊ1.虎皮。
左傳˙莊公十年:「自雩門竊出,蒙皋比而先犯之。」杜預˙注:「皋比,虎皮。」
2.虎皮的座席。後指教師的講席。
唐˙戴叔倫˙寄禪師寺華上人次韻:「猊坐翻蕭瑟,皋比喜接連。」
3.武將的座席。
明˙劉基˙賣柑者言:「佩虎符,坐皋比者,洸洸乎干城之具。」

※蒻:ㄖㄨㄛˋ(名詞)1.荷莖下部深入泥中的部分。
廣韻˙入聲˙藥韻:「蒻,荷莖入泥之處。」
2.細嫩的香蒲。
漢˙史游˙急就篇˙卷三:「蒲蒻藺席帳帷幢。」顏師古˙注:「蒻,謂蒲之柔弱者也。」
3.見「蒟蒻」條。
○蒟蒻:ㄐㄩˇ ㄖㄨㄛˋ植物名。天南星科蒟蒻屬,多年生草本。原產於我國。地下有球莖,地上莖長六十至七十公分。葉為掌狀複葉,小葉更羽狀分裂。夏日,從老莖上生花,呈紫褐色;肉穗花序,有大佛焰苞,形似虎掌及半夏,花軸上部巨大如棒狀。球莖可供食用、製澱粉及糊料,亦可製成利尿劑及緩和藥。或稱為「蒻頭」。
4.用蒲草編成的蓆子。
漢˙桓寬˙鹽鐵論˙散不足:「古者皮毛草蓐,無茵席之加,旃蒻之美。」
○蒻席:ㄖㄨㄛˋ ㄒㄧˊ蒲席。
淮南子˙主術:「匡床蒻席,非不寧也。」

※篛:ㄖㄨㄛˋ(名詞)1.竹皮。俗稱為「筍殼」。說文解字:「篛,楚謂竹皮曰篛。」
2.見「篛竹」條。
○篛竹:ㄖㄨㄛˋ ㄓㄨˊ植物名。禾本科篛竹屬,常綠灌木。高約一點五公尺,細長有節。葉闊長,邊緣稍白,背面有細毛,多分布於江南深山中。莖稈可製成筆管、煙筒,葉可製斗笠或包粽子。
3.篛竹的葉子。
唐˙柳宗元˙柳州峒氓詩:「青篛裹鹽歸峒客,綠荷包飯趁虛人。」
○篛笠:ㄖㄨㄛˋ ㄌㄧˋ篛葉製成的笠帽。亦稱為「篛帽」。
唐˙張志和˙漁父歌五首之一:「青篛笠,綠簑衣,斜風細雨不須歸。」
初刻拍案驚奇˙卷二十四:「就如兩個大篛笠一般,挾著夜珠從空而起。」
○篛帽:ㄖㄨㄛˋ ㄇㄠˋ篛葉製成的笠帽。亦稱為「篛笠」。
○篛帽芒鞋:ㄖㄨㄛˋ ㄇㄠˋ ㄇㄤˊ ㄒㄧㄝˊ農人或隱者的裝扮。

※鶸:ㄖㄨㄛˋ1.昆鳥。見四聲篇海.鳥部。
2.金翅雀屬雀形目雀科部分鳥類的別稱。如金翅雀又黃腰綠鶸。體形似麻雀,羽色美麗,容易馴養。

※溺:()ㄋㄧˋ ()ㄋㄧㄠˋ
()ㄋㄧˋ(動詞)1.淹沒、沒於水中。如:「溺斃」、「人溺己溺」。
孟子˙離婁上:「嫂溺不援,是豺狼也。」
2.陷於危境中。如:「陷溺」。
孟子˙離婁上:「天下溺,援之以道。」
文選˙司馬相如˙難蜀父老:「夫拯民於沉溺,奉至尊之休德。」
3.沉迷無節制。如:「溺於酒色」。
南朝梁˙劉勰˙文心雕龍˙神思:「理鬱者苦貧,辭溺者傷亂。」
新五代史˙卷三十七˙伶官傳˙序:「夫禍患常積於忽微,而智勇多困於所溺,豈獨伶人也哉?」
(副詞)4.過分不當。如:「溺愛」。
()ㄋㄧㄠˋ(名詞)5.小便。通「尿」。如:「便溺」、「尿溺」、「撒一泡溺」。
莊子˙人間世:「夫愛馬者,以筐盛矢,以蜄盛溺。」
紅樓夢˙第七回:「兩日沒得水,得了半碗水給主子喝,他自己喝馬溺。」
(動詞)6.撒溺。通「尿」。
史記˙卷七十九˙范雎蔡澤傳:「賓客醉者醉,更溺雎,故僇辱以懲後,令無妄言者。」
西遊記˙第四十五回:「那獃子揭衣服,忽喇喇,就似呂梁洪倒下來,沙沙的溺了一砂盆。」

※愵:ㄋㄧˋ【惄】之異體字。
憂思。
詩經.小雅.小弁:「我心憂傷,惄焉如擣。」
文選.張衡.思玄賦:「溫風翕ㄒㄧˋ其增熱兮,惄鬱悒其難聊。」

※嫋:ㄋㄧㄠˇ(形容詞)1.嬌柔美好。通「裊」。如:「嫋娜」。
史記˙卷一一七˙司馬相如傳:「柔橈嬛嬛,嫵媚姌嫋。」
○嫋娜:ㄋㄧㄠˇ ㄋㄨㄛˊ柔美修長的樣子。亦作「裊娜」、「嬝娜」。
唐˙李白˙侍從宜春苑奉詔賦龍池柳色初青聽新鶯百囀歌:「池南柳色半青青,縈煙嫋娜拂綺城。」
2.音調悠揚婉轉。如:「餘音嫋嫋」。
宋˙蘇軾˙觀臺詩:「殘磬風中嫋,孤燈雪後青。」
○餘音嫋嫋:ㄩˊ ㄧㄣ ㄋㄧㄠˇ ㄋㄧㄠˇ形容聲音非常美妙,綿延不絕。亦作「餘音繞梁」。
宋˙蘇軾˙赤壁賦:「餘音嫋嫋,不絕如縷。」
○嫋嫋:ㄋㄧㄠˇ ㄋㄧㄠˇ(1)形容輕盈柔弱。亦作「裊裊」。
文選˙左思˙吳都賦:「藹藹翠幄,嫋嫋素女。」
(2)形容搖曳不定。亦作「裊裊」、「褭褭」。
漢˙無名氏˙白頭吟:「竹竿何嫋嫋,魚尾何簁簁。」
(3)音調悠揚不絕。亦作「裊裊」。如:「餘音嫋嫋,三日不絕。」
(4)風動的樣子。亦作「褭褭」。
楚辭˙屈原˙九歌˙湘夫人:「嫋嫋兮秋風,洞庭波兮木葉下。」
(動詞)3.搖擺、擺動。通「裊」。
晉˙陸雲˙為顧彥先贈婦往返詩四首之二:「雅步嫋纖腰,巧笑發皓齒。」
唐˙白居易˙答元八宗簡同遊曲江後明日見贈詩:「水禽翻白羽,風荷嫋翠莖。」
○姌嫋:ㄖㄢˇ ㄋㄧㄠˇ細弱的樣子。
漢˙司馬相如˙子虛賦:「柔橈嬛嬛,嫵媚姌嫋。」
○嫋嫋婷婷:ㄋㄧㄠˇ ㄋㄧㄠˇ ㄊㄧㄥˊ ㄊㄧㄥˊ女子姿態優雅輕盈的樣子。亦作「裊裊婷婷」。
孽海花˙第六回:「頓時那苗女跳下繩來,嫋嫋婷婷,走到撫臺和雯青面前,道了一聲謝。」
○嫋嫋娉娉:ㄋㄧㄠˇ ㄋㄧㄠˇ ㄆㄧㄥ ㄆㄧㄥ女子體態輕盈柔美的樣子。亦作「裊裊婷婷」。
隋唐演義˙第三十回:「不一時,只見眾夫人多打扮得鮮妍嫵媚,嫋嫋娉娉,齊走進軒來。」
○嫋嫋娜娜:ㄋㄧㄠˇ ㄋㄧㄠˇ ㄋㄨㄛˊ ㄋㄨㄛˊ姿態柔美的樣子。亦作「嬝嬝娜娜」。
如:「那女子生得嫋嫋娜娜,倍受眾人喜愛。」
○嬌嫋不勝:ㄐㄧㄠ ㄋㄧㄠˇ ㄅㄨˋ ㄕㄥ嬌弱無法負荷。
紅樓夢˙第六十二回:「原是來納涼避靜的,不覺的因多罰了兩杯酒,嬌嫋不勝,便睡著了。」

※搦:ㄋㄨㄛˋ(動詞)1.壓抑。
文選˙左思˙魏都賦:「搦秦起魏,威振八蕃。」
2.握、持。如:「搦管」。
三國˙魏˙曹植˙幽思賦:「搦素筆而慷慨,揚大雅之哀吟。」
董西廂˙卷二:「緊搦著鐵棒。」
○搦管:ㄋㄨㄛˋ ㄍㄨㄢˇ執筆、握筆。
唐˙白居易˙新樂府˙紫毫筆:「搦管趨入黃金闕,抽毫立在白玉除。」
3.撫、摩。
文選˙班固˙答賓戲:「當此之時,搦朽磨鈍,鈆刀皆能一斷。」
唐˙段成式˙酉陽雜俎˙卷九˙盜俠:「乃舉手搦腦後,五丸墜地焉。」
4.挑惹、挑釁。如:「單搦」、「搦戰」。
薛仁貴征遼事略:「躍馬橫鎗搦眾官百姓。」
元˙陳以仁˙存孝打虎˙第三折:「不索你搦咱,更怕你會征伐。」
○搦戰:ㄋㄨㄛˋ ㄓㄢˋ挑戰。亦作「掿ㄋㄨㄛˋ戰」。
三國演義˙第二回:「張寶遺副將高昇出馬搦戰,玄德使張飛擊之。」
薛仁貴征遼事略:「董達搦戰,君昴出馬,無數合,君昴敗了。」
5.捕捉。
北齊書˙卷十五˙厙狄干傳:「士文聞之,令人捕搦,捶楚盈前,而哭者彌甚。」
敦煌變文˙李陵變文:「四面圍之,一時搦取。」
○搦翰:ㄋㄨㄛˋ ㄏㄢˋ執筆。
南朝梁˙劉勰˙文心雕龍˙神思:「方其搦翰,氣倍辭前;暨乎篇成,半折心始。」
○搐搦:ㄔㄨˋ ㄋㄨㄛˋ肌肉抽動。或稱為「驚厥」、「全身痙攣」。
如:「看到這種事,我冷不防搐搦了一下!」
○摶搦:ㄊㄨㄢˊ ㄋㄨㄛˋ用手揉捏。
宋˙史達祖˙菩薩蠻˙廣寒夜擣玄霜細詞:「心情雖軟弱,也要人摶搦。寶扇莫驚秋,班姬應更愁。」
○捉搦歌:ㄓㄨㄛ ㄋㄨㄛˋ ㄍㄜ樂曲名。南朝梁鼓角橫吹曲,皆敘兒女情事,為捉搦、相戲之歌。
○搦管操觚:ㄋㄨㄛˋ ㄍㄨㄢˇ ㄘㄠ ㄍㄨ指提筆寫文章。觚,簡策,古人用來書寫。
藝文類聚˙卷三十˙人部十四˙別下引南朝陳˙周弘讓˙答王裒書:「搦管操觚,聲淚俱咽。」
○搐搐搦搦:ㄔㄨˋ ㄔㄨˋ ㄋㄨㄛˋ ㄋㄨㄛˋ心神不寧。
永樂大典戲文三種˙張協狀元˙第二十九出:「終日,搐搐搦搦,莫颩殺我,如醉如痴。」

2011年12月18日 星期日

《四季別稱》之三──秋季

《四季別稱》之三──秋季
 三秋、九秋、白藏、金天、秋日、秋節、高商、商秋、商節、素秋、素商、素節、淒辰。

【補充注釋】
○三秋:ㄙㄢ ㄑㄧㄡ 秋天。因秋天分為初秋、仲秋、季秋,故合稱為「三秋」。
文選˙王融˙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五首之一:「幸四境無虞,三秋式稔。」李善˙注:「秋有三月,故曰三秋。」
○九秋:ㄐㄧㄡˇㄑㄧㄡ秋季九十日。
文選˙張衡˙南都賦:「結九秋之增傷,怨西荊之折盤。」
文選˙曹植˙七啟:「九秋之夕,為歡未央。」
○白藏:ㄅㄞˊ ㄘㄤˊ指秋天。氣白而收藏萬物。秋於五色為白,序屬歸藏,故稱。《尸子.仁意》:「春為青陽,夏為朱明,秋為白藏,冬為玄英。」
南朝.梁.蕭統《玄圃講》詩:「白藏氣已暮,玄英序方及。」
《周書.武帝紀下》:「今白藏在辰,涼風戒節,厲兵詰暴,時事惟宜。」
唐.魏徵《五郊樂章.白帝商音》:「白藏應節,天高氣清,歲功既阜,庶類收成。」
○金天:ㄐㄧㄣ ㄊㄧㄢ秋天。
文選˙張衡˙思玄賦:「顧金天而歎息兮,吾欲往乎西嬉。」
唐˙杜甫˙贈虞十五司馬詩:「爽氣金天豁,清談玉露繁。」
○秋日:ㄑㄧㄡ ㄖˋ秋季,秋天時期。
文選˙劉楨˙贈五官中郎將詩四首之三:「秋日多悲懷,感慨以長歎。」
文選˙潘岳˙秋興賦:「嗟秋日之可哀兮,諒無愁而不盡。」
○秋節:ㄑㄧㄡ ㄐㄧㄝˊ秋季。
文選˙班倢妤˙怨歌行:「常恐秋節至,涼風奪炎熱。」
○高商:ㄍㄠ ㄕㄤ秋天。
唐˙徐堅˙初學記˙卷三˙秋第三˙敘事:「梁元帝纂要曰:『秋曰白藏,亦曰收成、亦曰三秋、九秋、素秋、素商、高商。』」
○商秋:ㄕㄤ ㄑㄧㄡ五音中的商,按陰陽五行之說屬金,配合四時為秋。而商音淒厲,恰與秋天肅殺之氣相應,故稱秋天為「商秋」。
文選˙何晏˙景福殿賦:「結實商秋,敷華青春。」
晉˙陸機˙行思賦:「商秋肅其發節,玄雲霈而垂陰。」
○商節:ㄕㄤ ㄐㄧㄝ ˊ秋令時節。
《初學記》卷三引.梁元帝《纂要》:「秋曰白藏……節曰素節、商節。」
唐.李迥秀《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應制得風字》:「重九臨商節,登高出漢宮。」
清.黃景仁《中元僧舍》詩:「人鬼半天涯,悽魂斂商節。」
○素秋:ㄙㄨˋ ㄑㄧㄡ 秋季。古代五行之說,秋屬金,其色白,故稱素秋。
漢.劉楨《魯都賦》:「及其素秋二七,天漢指隅,民胥祓禊,國於水遊。」
唐.杜甫《秋興》詩之六:「瞿唐峽口曲江頭,萬里風煙接素秋。」
宋.歐陽修《清商怨》詞:「關河愁思望處滿。漸素秋向晚。」
清.唐孫華《夏日園居雜詠》之十二:「三年客裏逢朱夏,一月天邊盼素秋。」
朱德《感事八首用杜甫<秋興>詩韻.戰局時局》:「興安嶺下楚江頭,萬里烽煙接素秋。」
參見「素商」。
○素商:ㄙㄨˋ ㄕㄤ 秋季。
《初學記》卷三引南朝.梁元帝《纂要》:「秋曰白藏,亦曰收成,亦曰三秋、九秋、素秋、素商、高商。」
唐.員半千《儀坤廟樂章》:「雲感玄羽,風悽素商。」
宋.柳永《竹馬子》詞:「漸覺一葉驚秋,殘蟬噪晚,素商時序。」
清.周亮工《夜登杭州城樓有感》詩之四:「漁磯野火夜相望,冷露涼颸起素商。」
○素節:ㄙㄨˋ ㄐㄧㄝˊ秋節。
文選˙張協˙七命:「若乃白商素節,月既授衣,天凝地閉風厲霜飛。」
○淒辰:農曆九月稱「淒辰」。梁元帝《纂要》曰:「秋曰白藏,……時曰淒辰、霜辰;節曰素節、商節;……。

《四季別稱》之二──夏季

《四季別稱》之二──夏季
三夏、九夏、朱光、朱明、朱夏、朱律、炎亭、炎節、炎夏、清夏、夏令、長夏、長贏。

【補充注釋】
○三夏:ㄙㄢ ㄒㄧㄚˋ舊時以陰曆四月為孟夏、五月為仲夏、六月為季夏,此夏季的三個月,合稱為「三夏」。
○九夏:ㄐㄧㄡˇ ㄒㄧㄚˋ夏季九十日。
晉˙陶淵明˙榮木詩˙序:「日月推遷,已復九夏。」
唐太宗《賦得夏首啟節》:「北闕三春晚,南榮九夏初。」
清李漁《閒情偶寄.頤養.行樂》:「九夏則神耗氣索,力難支體。」
○朱光:ㄓㄨ ㄍㄨㄤ夏季。亦稱為「朱明」。
文選˙陸機˙贈尚書郎顧彥先二首之一:「大火貞朱光,積陽熙自南。」
○朱明:ㄓㄨ ㄇㄧㄥˊ夏季。亦稱為「朱光」。
爾雅˙釋天:「春為青陽,夏為朱明,秋為白藏,冬為玄英。」
漢書˙卷二十二˙禮樂志:「朱明感長,與萬物,桐生茂豫,靡有所詘。」
○朱夏:ㄓㄨ ㄒㄧㄚˋ夏季。《爾雅.釋天》:「夏為朱明。」
三國.魏.曹植《槐賦》:「在季春以初茂,踐朱夏而乃繁。」
《舊五代史.梁書.末帝紀下》:「況青春告謝,朱夏已臨。」
清.唐孫華《夏日園居雜詠》之十二:「三年客裏逢朱夏,一月天邊盼素秋。」
○朱律:ㄓㄨ ㄌㄩˋ指夏季。
唐.王勃《為人與蜀城父老書》:「方今白藏紹序,朱律謝期。天高而林野疏,候肅而江山靜。」《ZDIC.NET 漢典網》
○炎序:ㄧㄢˊ ㄒㄩˋ炎夏季節。
唐玄宗《釋放流徒等罪詔》:「況麥風炎序,梅律敲辰,言念狴牢,情深惻隱。」《ZDIC.NET 漢典網》
○炎亭:(暫無相關資訊)
○炎節:ㄧㄢˊ ㄐㄧㄝˊ夏季。
晉.李顒《悲四時賦》:「悲炎節之赫羲,覽祝融之禦轡。」
唐.錢起《送薛判官赴蜀》詩:「單車動夙夜,越境正炎節。」《ZDIC.NET 漢典網》
○炎夏:ㄧㄢˊ ㄒㄧㄚˋ炎熱的夏天。=盛暑、酷暑←→隆冬、寒冬。
三國˙魏˙曹植˙離繳雁賦:「遠玄冬于南裔兮,避炎夏乎朔方。」
唐˙朱慶餘˙夏日訪貞上人院詩:「炎夏尋靈境,高僧澹蕩中。」
○清夏:ㄑㄧㄥ ㄒㄧㄚˋ清和的初夏。
南朝.齊.謝朓《奉和隨王殿下》之四:「時惟清夏始,雲景曖含芳。」
唐.皮日休《魯望以竹夾膝見寄因次韻酬謝》:「拂潤恐飛清夏雨,叩虛疑貯碧湘風。」《ZDIC.NET 漢典網》
○夏令:ㄒㄧㄚˋ ㄌㄧㄥˋ從立夏到立秋的時令。即夏季、夏日。
○長夏:ㄔㄤˊ ㄒㄧㄚˋ夏季白晝極長,故稱為「長夏」。
唐˙沈佺期˙有所思詩:「坐看長夏晚,秋月照羅幃。」
唐˙杜甫˙江村詩:「清江一曲抱村流,長夏江村事事幽。」
○長贏:ㄔㄤˊ ㄧㄥˊ夏天的別稱。亦作「長嬴」。
北齊.劉晝《新論.履信》:「夏之得炎。炎不信,則卉木不長;卉木不長,則長嬴之德廢。」
《樂府詩集.隋五郊歌.徵音》:「長嬴開序,炎上為德。」
明.歸有光《史稱安隗素行何如》:「故卒之太和回斡,勃焉盎焉,變而為朱明長嬴之氣。」
清.龔自珍《祭程大理于城西古寺而哭之》詩:「家公肅肅公跌宕,斜街老屋長贏天。」《ZDIC.NET 漢典網》

以『朁』為字根衍生的字

以『朁』為字根衍生的字
※朁:()ㄘㄢˇ ()ㄐㄧㄢˋ ()ㄊㄧˋ。
()ㄘㄢˇ表示出乎意料,相當於曾、竟。說文解字:「朁,曾也。」
()ㄐㄧㄢˋ同「僭」,虛假。集韻.去聲.栝韻:「僭,說文:『假也。』古作朁。」
()ㄊㄧˋ「替」之異體。

※譖:ㄗㄣˋ(動詞)毀謗、誣諂。
公羊傳˙莊公元年:「夫人譖公於齊侯。」
唐˙柳宗元˙罵尸蟲文:「譖下謾上,恆其心術,妒人之能,幸人之失。」

※鐕:ㄗㄢ (名詞)一種無蓋的釘子。玉篇˙金部:「鐕,無蓋釘。」
禮記˙喪大記:「君裡棺用朱綠,用雜金鐕;大夫裡棺用玄綠,用牛骨鐕。」

※簪:ㄗㄢ(又音)ㄗㄣ(名詞)1.古人用來綰髮或固定頭冠的頭飾。亦稱為「簪子」。如:「頭簪」。
史記˙卷四十九˙外戚世家:「夫人脫簪珥叩頭。」
唐˙杜甫˙春望詩:「白頭搔更短,渾欲不勝簪。」
(動詞)2.插、戴。
唐˙李嶠˙扈從還洛呈侍從群官詩:「並輯蛟龍書,同簪鳳皇筆。」
宋˙蘇軾˙答陳述古詩二首之一:「城西亦有紅千葉,人老簪花卻自羞。」
○簪花:ㄗㄢ ㄏㄨㄚ(1)插花於冠。
宋史˙卷一一二˙禮志十五:「是日早,文武百僚並簪花,赴文德殿立班,聽宣慶壽赦。」
(2)戴花。
唐˙杜牧˙為人題贈詩二首之二:「有恨簪花懶,無聊鬥草稀。」
3.連綴。
儀禮˙士喪禮:「以爵弁服,簪裳於衣左。」鄭玄˙注:「簪,連也。」

※蠶:ㄘㄢˊ (名詞)1.鱗翅目蠶蛾科和天蠶科昆蟲的通稱。能吐絲,以環節蠕動,胸腹及尾有六對腳,食桑葉。自幼蟲成長,必蛻皮數次,每次三、四日,經三、四次後,作繭變蛹,化為蛾。
(動詞)2.養蠶。
晉書˙卷一一○˙慕容皝載記:「其耕而食,蠶而衣,亦天之道也。」
新唐書˙卷一一二˙韓思彥傳:「一夫耕,一婦蠶,衣食百人,欲儲蓄有餘,安可得乎?」
(副詞)3.見「蠶食」條。
○蠶食:ㄘㄢˊ ㄕˊ(1)蠶吃桑葉。
淮南子˙墬形:「蠶食而不飲,蟬飲而不食,蜉蝣不飲不食。」
宋˙歐陽修˙歸田四時樂夏詩:「桑葉正肥蠶食飽,老翁但喜歲年熟。」
(2) 比喻漸進式侵占他國的土地。
秦˙李斯˙諫逐客書:「蠶食諸侯,使秦成帝業。」
漢書˙卷五十一˙賈山傳:「蠶食諸侯,并吞海內。」
(3) 比喻重斂民財。
晉書˙卷四十七˙傅玄傳:「而軍國未豐,百姓不贍,一歲不登便有菜色者,誠由官眾事殷,復除猥濫,蠶食者多而親農者少也。」
宋史˙卷三三六˙司馬光傳:「平民舉錢出息,尚能蠶食下戶,況縣官督責之威乎!」

※噆:ㄗㄢˇ(動詞)1.銜、含。
淮南子˙覽冥:「榛薄,食薦梅,噆味含甘。」
2.叮、咬。
莊子˙天運:「蚊虻噆膚,則通昔不寐矣。」
唐˙元稹˙蟻子詩三首之二:「攻穿漏江海,噆食困蛟鯨。」

※憯:ㄘㄢˇ(形容詞)1.憂傷、慘痛。
漢書˙卷四十九˙鼂()錯傳:「法令煩憯,刑罰暴酷。」
(副詞)2.竟。
詩經˙大雅˙民勞:「式遏寇虐,憯不畏明。」
○憯悽:ㄘㄢˇ ㄑㄧ憂傷悲悽。
文選˙宋玉˙風賦:「故其風中人,狀直憯悽惏慄,清涼增欷。」
唐˙白居易˙客路感秋寄明準上人詩:「孰能不憯悽,天時牽人情。」
○憯惻:ㄘㄢˇ ㄘㄜˋ悲傷哀痛。
楚辭˙宋玉˙九辯:「中憯惻之悽愴兮,長太息而增欷。」
文選˙王粲˙登樓賦:「心悽愴以感發兮,意忉怛而憯惻。」
○憯懍:ㄘㄢˇ ㄌㄧㄣˇ憂傷畏懼。
文選˙嵇康˙琴賦:「是故懷戚者聞之,莫不憯懍慘悽,愀愴傷心。」

※熸:ㄐㄧㄢ(動詞)1.火熄滅。玉篇˙火部:「熸,火滅也。」
左傳˙襄公二十六年:「王夷師熸。」杜預˙注:「吳、楚之間謂火滅為熸。」
2.戰敗、潰敗。
左傳˙昭公二十三年:「子瑕卒,楚師熸。」
清史稿˙卷二十四˙德宗本紀二:「庚寅,劉公島陷,水師熸。」
○毀熸:ㄏㄨㄟˇ ㄐㄧㄢ灰燼。
漢˙蔡邕˙釋誨:「懼煙炎之毀熸,何光芒之敢揚哉?」

※僭:ㄐㄧㄢˋ(動詞)假冒在上位者的名義,超越本分以行事。如:「僭越」。
南史˙卷一˙宋武帝本紀:「姦宄具殲,僭偽亦滅。」
文選˙潘岳˙為賈謐作贈陸機詩:「南吳伊何?僭號偁王。」
○僭坐:ㄐㄧㄢˋ ㄗㄨㄛˋ竊取帝位。如:「王莽僭坐漢室。」
○僭妄:ㄐㄧㄢˋ ㄨㄤˋ越分妄為。如:「臣下不得僭妄。」
○僭越:ㄐㄧㄢˋ ㄩㄝˋ假冒名義,超越本分。
北史˙卷十九˙魏孝文六王傳˙清河王懌傳:「諒以天尊地卑,君臣道別,宜杜漸防萌,無相僭越。」三國演義˙第二十一回:「舍弟見操僭越,故不覺發怒耳。」
○僭盜:ㄐㄧㄢˋ ㄉㄠˋ竊據。
文選˙丘遲˙與陳伯之書:「北虜僭盜中原,多歷年所,惡積禍盈,理至燋爛。」
○僭稱:ㄐㄧㄢˋ ㄔㄥ超越本分,冒用稱號。
三國演義˙第十七回:「卻說袁術在淮南,地廣糧多,又有孫策所質玉璽,遂思僭稱帝號。」
○僭號:ㄐㄧㄢˋ ㄏㄠˋ冒用帝王的尊號。
文選˙潘岳˙為賈謐作贈陸機詩:「南吳伊何,僭號稱王。」
三國演義˙第九十三回:「降至初平、建安之歲,董卓造逆,傕ㄐㄩㄝˊ、汜ㄙˋ繼虐;袁術僭號於壽春,袁紹稱雄於鄴上。」
○僭竊:ㄐㄧㄢˋ ㄑㄧㄝˋ超越本分,假冒竊取。
清˙洪昇˙長生殿˙第十齣:「怪私家恁僭竊,竟豪奢,誇土木。一班兒公卿甘作折腰,趨爭向權門如市附。」
○僭上偪下:ㄐㄧㄢˋ ㄕㄤˋ ㄅㄧ ㄒㄧㄚˋ古時指冒用上級的服飾及侵迫下級的權益,即超越本分的意思。
孝經˙諸侯章「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」句下唐˙玄宗˙注:「先王制五服,各有等差,言卿大夫遵守禮法,不敢僭上偪下。」
○鳩僭鵲巢:ㄐㄧㄡ ㄐㄧㄢˋ ㄑㄩㄝˋ ㄔㄠˊ比喻坐享其成。見「鳩佔鵲巢」條。
醒世恆言˙卷十七˙張孝基陳留認舅:「若是小婿承受,外人必有逐子愛婿之謗。鳩僭鵲巢,小婿亦被人談論。」

※潛:ㄑㄧㄢˊ(動詞)1.入水,在水面下活動。如:「潛水」、「鳥飛魚潛」。
左傳˙哀公十七年:「越子以三軍潛涉,當吳中軍而鼓之。」
○潛水:ㄑㄧㄢˊ ㄕㄨㄟˇ(1)隱藏在水中。
南朝梁˙劉勰˙文心雕龍˙隱秀:「故互體變爻,而化成四象;珠玉潛水,而瀾表方圓。」
(2)潛入水面以下。←→飛行。
如:「他熱愛潛水活動。」
(3)河川名:(a)源出安徽省岳西縣羅源山,東流至潛山縣合於皖水後,注入長江。(b)漢水的支流,在湖北省潛江縣。
2.深藏、隱藏。如:「潛伏」、「潛藏」。
唐˙杜甫˙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:「殘杯與冷炙,到處潛悲辛。」
宋˙范仲淹˙岳陽樓記:「日星隱曜,山岳潛形。」
○潛伏:ㄑㄧㄢˊ ㄈㄨˊ(1)隱匿埋伏。=埋伏、匿伏、潛匿、竄伏、隱藏←→暴露。
三國志˙吳書˙卷四十七˙吳主權傳:「冬十月,權以大兵潛伏於阜陵俟之,凌覺而走。」
三國演義˙第二十一回:「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,隱則潛伏於波濤之內。」
(2)軍事上的一種機密性行動。以祕密方式進入敵區後,居住該地區而不為他人所發覺或注意。
○潛藏:ㄑㄧㄢˊ ㄘㄤˊ隱藏,避世。=躲避、規避、隱匿、隱藏←→顯現。
初刻拍案驚奇˙卷四:「山中元不少,只為潛藏難求。」
○潛形:ㄑㄧㄢˊ ㄒㄧㄥˊ隱蔽形跡。
唐˙呂巖˙酹江月˙仙風道骨詞:「水虎潛形,火龍伏體,萬丈毫光烈。」
初刻拍案驚奇˙卷二十八:「山前一吼,攝將百獸潛形,林下獨行,威使群毛震悚。」
(形容詞)3.隱藏的。
易經˙乾卦˙初九:「潛龍勿用。」
宋˙蘇軾˙赤壁賦:「舞幽壑之潛蛟,泣孤舟之嫠婦。」
○潛龍勿用:ㄑㄧㄢˊ ㄌㄨㄥˊ ㄨˋ ㄩㄥˋ蛟龍隱藏蟄伏,不為世所知。比喻賢才遭埋沒,不受重用。
藝文類聚˙卷四十六˙職官部二˙太傅引周王褒太傅燕文公于謹碑銘:「函崤重險,鍾鼎淪覆,潛龍勿用,瞻烏在室。」
○潛蛟:ㄑㄧㄢˊ ㄐㄧㄠ潛藏的蛟龍。
(副詞)4.祕密的、暗中的。如:「潛心默禱」。
晉˙陶淵明˙搜神後記˙卷五:「後以雞鳴出去,平早潛歸。」
唐˙杜甫˙哀江頭詩:「少陵野老吞聲哭,春日潛行曲江曲。」
○潛蛟:ㄑㄧㄢˊ ㄐㄧㄠ潛藏的蛟龍。
○潛心:ㄑㄧㄢˊ ㄒㄧㄣ心靜而專注。=靜心、專心。
漢˙揚雄˙法言˙問神:「昔乎仲尼潛心於文王矣,達之。」
三國志˙卷三十八˙蜀書˙秦宓傳:「揚子雲潛心著述,有補於世。」
○潛行:ㄑㄧㄢˊ ㄒㄧㄥˊ(1)在水中游動。
莊子˙達生:「至人潛行不窒,蹈火不熱,行乎萬物之上而不慄。」
(2)祕密出行。
唐˙杜甫˙哀江頭詩:「少陵野老吞聲哭,春日潛行曲江曲。」
(名詞)5.詩經周頌的篇名。共一章。根據詩序:「潛,季冬薦魚,春獻鮪也。」指季冬獻魚,春獻鮪,以祀祖先之詩。本章首二句為:「猗與漆沮,潛有多魚。」猗ㄧ與,讚美之詞,即美矣哉。漆沮,二河川名。潛,藏也。

2011年12月1日 星期四

《四季別稱》之一──春季

《四季別稱》之一──春季
※三春、九春、大春、芳春、青春、青陽、春上、春令、陽中、陽春、陽節、淑節、韶節、蒼靈、豔陽、芳菲節。

【補充注釋】
○三春:ㄙㄢ ㄔㄨㄣ春季孟春、仲春、季春三個月。
文選˙嵇康˙琴賦:「若夫三春之初,麗服以時。」
○九春:ㄐㄧㄡˇㄔㄨㄣ春季九十天,故稱春天為「九春」。
文選˙阮籍˙詠懷詩十七首之四:「悅懌若九春,磬折似秋霜。」
唐˙皇甫枚˙飛煙傳:「見說傷情為九春,想封蟬錦綠蛾顰。」
○大春:ㄉㄚˋㄔㄨㄣ(1)春季。如:「明年大春,這草地又將是綠油油的一片了。」
(2)春季九十天,故稱春天為「九春」。
文選˙阮籍˙詠懷詩十七首之四:「悅懌若九春,磬折似秋霜。」
唐˙皇甫枚˙飛煙傳:「見說傷情為九春,想封蟬錦綠蛾顰。」
○芳春:ㄈㄤ ㄔㄨㄣ春天。
文選˙陸機˙文賦:「悲落葉於勁秋,喜柔條於芳春。」
文選˙謝脁˙游東田詩:「不對芳春酒,還望青山郭。」
○青春:ㄑㄧㄥ ㄔㄨㄣ春天。因春天草木繁茂呈現青綠色,故稱為「青春」。
楚辭˙屈原˙大招:「青春受謝,白日昭只。」
文選˙江淹˙雜體詩˙謝法曹:「幸及風雪霽,青春滿江皋。」
○青陽:ㄑㄧㄥ ㄧㄤˊ春天。
文選˙潘岳˙射雉賦:「於時青陽告謝,朱明肇授。」
唐˙孟浩然˙歲暮歸南山詩:「白髮催年老,青陽逼歲除。」
○春上:ㄔㄨㄣ ㄕㄤˋ春季,春天。
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˙第六十九回:「今年春上,弄了一個籌防局的小館地,一個月只有六吊大錢。」
○春令:ㄔㄨㄣ ㄌㄧㄥˋ春季。
唐˙鄭谷˙咸通十四年府試木向榮詩:「欣欣春令早,藹藹日華輕。」
○陽中:ㄧㄤˊ ㄓㄨㄥ春的別名。語出漢書˙卷二十一˙律曆志上:「故春為陽中,萬物以生,秋為陰中,萬物以成。」
○陽春:ㄧㄤˊ ㄔㄨㄣ溫暖的春天。
唐˙李白˙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:「況陽春召我以煙景,大塊假我以文章。」
西遊記˙第三十七回:「又遇著陽春天氣,紅杏夭桃,開花綻蕊,家家士女,處處王孫,俱去遊春賞玩。」
○陽節:ㄧㄤˊ ㄐㄧㄝˊ陽春時節。
唐.張九齡《巡屬縣道中作》詩:「矧逢陽節獻,默聽時禽鳴。」(漢典網)
○淑節:ㄕㄨˊ ㄐㄧㄝˊ猶佳節。
南朝.宋.謝惠連《代悲哉行》:「羈人感淑節,緣感欲回轍。」
○韶節:ㄕㄠˊ ㄐㄧㄝˊ春天風雅的別稱。
○蒼靈:ㄘㄤ ㄌㄧㄥˊ即青帝。我國古代神話中的五天帝之一。是位於東方的司春之神。《文選.顏延之<三月三日曲水詩序>》:「春官聯事,蒼靈奉塗。李善注:「蒼靈,青帝也。」《周書.孝閔帝紀》:「上協蒼靈之慶,下昭後祇之錫。」
○豔陽:ㄧㄢˋ ㄧㄤˊ風景明媚的春天。
文選˙鮑照˙學劉公幹體詩五首之三:「豔陽桃李節,皎潔不成妍。」
清˙孔尚任˙桃花扇˙第五齣:「對三月豔陽之節,住六朝佳麗之場,雖是客況不堪,卻也春情難按。」
○芳菲節:ㄈㄤ ㄈㄟ ㄐㄧㄝˊ花草芳香盛開的時節,指春季。
唐˙許堯佐˙柳氏傳:「楊柳枝,芳菲節,所恨年年贈離別。一葉隨風忽報秋,縱使君來豈堪折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