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7月29日 星期五

與慚有關的詞語

與慚有關的詞語
※慚:ㄘㄢˊ羞愧。如:「大言不慚」。
書經˙仲虺之誥:「成湯放桀于南巢,惟有慚德。」
聊齋志異˙卷三˙連瑣:「與楊略話,見女慚懼可憐,乃出,分手去。」

○羞慚:ㄒㄧㄡ ㄘㄢˊ面含羞而心慚愧。或作「羞慙」。
西遊記˙第四十二回:「那妖王滿面羞慚,不敢回視。」
文明小史˙第三十五回:「說得毓生滿面羞慚,只得如數給他。」
○慚色:ㄘㄢˊ ㄙㄜˋ羞愧的臉色。
晉書˙卷七十七˙何充傳:「充對曰:『陛下龍飛,臣冰之力也。若如臣議,不睹升平之世。』帝有慚色。」
清˙彭端淑˙為學一首示子姪:「貧者自南海還,以告富者,富者有慚色。」
○慚恩:ㄘㄢˊ ㄣ感念恩情。
文選˙江淹˙別賦:「乃有劍客慚恩,少年報士。」
○慚怍:ㄘㄢˊ ㄗㄨㄛˋ慚愧。
漢書˙卷九十九˙王莽傳上:「蜀郡男子路建等輟訟慚怍而退,雖文王卻虞芮何以加!宜報告天下。」
聊齋志異˙卷五˙封三娘:「然貧賤者與貴人交,足未登門,先懷慚怍,恐為婢僕下眼覷,是以不果來。」
○慚沮:ㄘㄢˊ ㄐㄩˇ羞愧沮喪。
南朝宋˙謝靈運˙擬鄴中集詩˙應瑒詩:「調笑輒酬答,嘲謔無慚沮。」
明史˙卷二五三˙王應熊傳:「請入對,不許,請歸田,許之,乃慚沮而返。」
○慚恧:ㄘㄢˊ ㄋㄩˋ心中羞愧。
漢書˙卷九十九˙王莽傳上:「敢為激發之行,處之不慚恧。」
○慚感:ㄘㄢˊ ㄍㄢˇ感激。
晉˙干寶˙搜神記˙卷五:「翁之厚意,出葦相渡,深有慚感,當有以相謝者。」
○慚愧:ㄘㄢˊ ㄎㄨㄟˋ(1)羞愧。=內疚、汗下、忸怩、羞愧←→自滿。
儒林外史˙第十三回:「三公子滿心慚愧,叫請了四老爺和楊老爺出來。」
文明小史˙第四十回:「說得陸天民很覺慚愧,臉都紅了。」
(2)僥倖、難得。常用作自謙之詞。
宋˙蘇軾˙浣溪沙˙慚愧今年二麥豐詞:「慚愧今年二麥豐,千畦細浪舞晴空。」
元˙張壽卿˙紅梨花˙第一折:「小生慚愧,有緣遇這個小娘子,許我明夜再會。」
○慚恨:ㄘㄢˊ ㄏㄣˋ慚愧悔恨。
後漢書˙卷二十˙祭遵傳:「吾蒙國厚恩,奉使不稱,微績不立,身死誠慚恨。」
三國演義˙第三十一回:「劉表聞言,乃叱蔡瑁曰:『吾主意已定,汝勿多言。』蔡瑁慚恨而出。」
○慚悚:ㄘㄢˊ ㄙㄨㄥˇ慚愧惶恐。
南朝梁˙蕭統˙謝敕賚看講啟:「慚悚交并,寢興無。」
醒世恆言˙卷三十二˙黃秀才徼靈玉馬墜:「黃生身對老翁,心懷幼女,自覺應對失次,心中慚悚。」
○慚惶:ㄘㄢˊ ㄏㄨㄤˊ慚愧惶恐。
南朝梁˙簡文帝˙答徐摛書:「竟不能黜邪進善,少助國章,獻可替不,仰裨聖政,以此慚惶,無忘夕惕。」
隋˙煬蕭皇后˙述志賦:「雖沐浴於恩光,內慚惶而累息。」
○慚赧:ㄘㄢˊ ㄋㄢˇ羞愧臉紅。
後漢書˙卷六十四˙延篤傳:「下見先君遠祖,可不慚赧。」
明˙沈受先˙三元記˙第十齣:「言之慚赧,只恐逆流難挽。」
○慚皺:ㄘㄢˊ ㄓㄡˋ羞愧不安。
清平山堂話本˙柳耆卿詩酒翫江樓記:「姐姐免勞慚皺,我將那點鋼鍬掘倒了翫江樓。」
○慚德:ㄘㄢˊ ㄉㄜˊ德行有缺陷、不圓滿。
書經˙仲虺之誥:「成湯放桀于南巢,惟有慚德。」
唐˙李白˙與賈少公書:「方之二子,實有慚德,徒塵忝幕府,終無能為。」

○大言不慚:ㄉㄚˋ ㄧㄢˊ ㄅㄨˋ ㄘㄢˊ(1)不顧事實而妄言誇大。=大吹牛皮、大吹大擂、大張其詞、口出狂言、自吹自擂、夸夸其談←→不矜不伐
(2)說大話,不感到難為情。比喻不知羞慚。
鏡花緣˙第十八回:「大約腹中並無此書,不過略略記得幾種,他就大言不慚,以為嚇人地步。」
《論語‧憲問》:「子曰:『其言之不怍,則為之也難。』」宋‧朱熹注:「大言不慚,則無必為之志,而不自度其能否也。欲踐其言,其不難哉!」
老師聽他這個得意的學生大言不慚的說著,臉上的愁悶就散開了。
○自慚形穢:ㄗˋ ㄘㄢˊ ㄒㄧㄥˊ ㄏㄨㄟˋ因為自己不如別人而感到漸愧。比喻自愧不如。見「自覺形穢」條。形穢:形態醜陋,引伸為缺點。=自甘墮落、自感汗顏、自愧弗如、自輕自賤、自歎不如、自慚鳩拙、自覺形穢、自暴自棄、妄自菲薄、貴人賤己、畫地自限←→目空一切、自命不凡、自高自大、妄自尊大、顧盼自雄。
語本南朝宋˙劉義慶˙世說新語˙容止:「驃騎王武子是衛玠之舅,爽有風姿,見玠輒歎曰:『珠玉在側,覺我形穢!』」
聊齋志異˙卷十二˙褚遂良:「某自慚形穢,又慮茅屋灶煤,玷染華裳。」
文明小史˙第二十五回:「濟川看看他們,再看看自己,……正合著古人一句話,叫做『自慚形穢!』」
楊沫《青春之歌》第一部第十一章:「她自慚形穢般只呆在一個黑暗的角落裏,不敢發一言。」
【補充】「自覺形穢」比喻自愧不如。本指羞愧自己的容貌舉止不如別人。後也泛指與人相比,自愧不如。亦作「自慚形穢」。
儒林外史˙第三十回:「在他面前,自覺形穢,所以不敢痴心想著相與他。」
○面無慚色:ㄇㄧㄢˋ ㄨˊ ㄘㄢˊ ㄙㄜˋ臉上沒有一點羞愧的神色。慚:羞愧。
《新編五代史平話.唐史》:「若以愛民惜庫物,遭大王殺死,僕見先王於地下,面無慚色矣。」 
○衾影無慚:ㄑㄧㄣ ㄧㄥˇ ㄨˊ ㄘㄢˊ指行為光明,問心無愧。比喻為人光明磊落,獨處時亦問心無愧。衾:被子。
語本北齊˙劉晝˙《新論‧劉子˙卷二˙慎獨「故身恆居善,則內無憂慮,外無畏懼,獨立不愧影,獨寢不愧衾。」
《宋史‧蔡元定傳》:「貽書訓諸子曰:『獨行不愧影,獨寢不愧衾,勿以吾得罪故遂懈。』」
官場現形記˙第二十回:「我們講理學的人,最講究的是慎獨工夫,總要能夠衾影無慚,屋漏不愧。」
○林慚澗愧:ㄌㄧㄣˊ ㄘㄢˊ ㄐㄧㄢˋ ㄎㄨㄟˋ無節操的假隱士,變節出仕、追求名利後,原先住過的山林溪澗都覺得可恥。或作「林慚谷愧」。
語本南朝齊˙孔稚珪˙北山移文:「故其林慚無盡,澗愧不歇。」
○魂慚色褫:ㄏㄨㄣˊ ㄘㄢˊ ㄙㄜˋ ㄔˇ指惶愧失色,驚恐不安。
唐.司空圖《釋怨》:「二子魂慚色褫,跼聽玉音。」
○滿面羞慚:ㄇㄢˇ ㄇㄧㄢˋ ㄒㄧㄡ ㄘㄢˊ一臉羞愧的樣子。
文明小史˙第三十三回:「幾句話把一個董趨時說得滿面羞慚,沒趣去了。」
○慚愧無地:ㄘㄢˊ ㄎㄨㄟˋ ㄨˊ ㄉㄧˋ羞愧的無地自容。
西遊記˙第三十一回:「公主聞此正言,半晌家耳紅面赤,慚愧無地。」
○慚惶惴慄:ㄘㄢˊ ㄏㄨㄤˊ ㄓㄨㄟˋ ㄌㄧˋ羞慚惶恐,憂懼不安。
蔣中正.報國與思親:「吾同胞策勵之力與期望之殷,蓋如此其甚,益使中正慚惶惴慄,不知將何以圖報也。」
◎同學推選我為班長,令我「慚惶惴慄」,真擔心無法勝任。
○慚鳧企鶴:ㄘㄢˊ ㄈㄨˊ ㄑㄧˋ ㄏㄜˋ鳧鴨自慚腳脛短而羨慕鶴鳥的腿脛長。比喻對自己的短處慚愧,而羨慕他人的長處。
南朝梁˙劉勰˙文心雕龍˙養氣:「若夫器分有限,智用無涯,或慚鳧企鶴,瀝辭鐫思。」
明˙沈受先˙三元記˙第十齣:「言之慚赧,只恐逆流難挽。」
南朝梁‧劉勰文心雕龍‧養氣:「若夫器分有限,智用無涯,或慚鳧企鶴,瀝辭鐫思。」
○燕妒鶯慚:ㄧㄢˋ ㄉㄨˋ ㄧㄥ ㄘㄢˊ形容女子婀娜多姿,貌美如花,燕見之生妒,鶯對之自慚,連燕子鶯兒見了之後,也會嫉妒、羞慚。
紅樓夢˙第二十七回:「滿園裡繡帶飄颻,花枝招展;更兼這些人打扮的桃羞杏讓,燕妒鶯慚,一時也道不盡。」

○顧景慚形:ㄍㄨˋ ㄧㄥˇ ㄘㄢˊ ㄒㄧㄥˊ看著身影,對自己的形體感到羞愧。指自認不配享受某種榮譽、稱號等而感到慚愧。景,同「影」。
三國.魏.曹植《封二子為公謝恩章》:「天時運幸,得生貴門。遇以親戚,少荷光寵。竊位列侯,榮曜當世。顧景慚形,流汗反側。」
○顧影慚形:ㄍㄨˋ ㄧㄥˇ ㄘㄢˊ ㄒㄧㄥˊ看著身影,對自己的形體感到羞愧。指自認不配享受某種榮譽、稱號等而感到慚愧。
晉.傅咸《申懷賦》:「芬芳並發,我穢其馨;德音光宣,我累厥聲;豈伊不愧,顧影慚形。」

2011年7月26日 星期二

與漸有關的詞語

與漸有關的詞語
※漸:()ㄐㄧㄢˋ ()ㄐㄧㄢ
()ㄐㄧㄢˋ
1.(副詞)慢慢的、逐步的。如:「漸入佳境」、「循序漸進」。
2.(名詞)事情逐步發展的過程。
管子.明法:「姦臣之敗其主也,積漸積微,使主迷惑而不自知也。」
水滸傳.第一一○回:「卻說這江南方臘起義已久,即漸而成,不想弄到許大事業。」
()ㄐㄧㄢ(動詞)
3.流入。書經.禹貢:「東漸于海,西被于流沙。」
4.浸溼、溼潤。詩經.衛風.氓:「淇水湯湯,漸車帷裳。」
墨子.尚賢下:「雨露之所漸,粒食之所養。」
5.埋沒、淹沒。楚辭.宋玉.招魂:「皋蘭被徑兮,斯路漸。」
淮南子.人間:「水決九江而漸荊州,雖起三軍之眾,弗能救也。」
6.影響、慢慢感染。
史記.卷一二九.貨殖傳:「俗之漸民久矣。」
唐.白居易.策林一.十三號令:「被於萬姓,漸於四夷。」

○北漸:ㄅㄟˇ ㄐㄧㄢˋ中國禪宗自弘忍以後,分成南北兩派。南派弟子貶稱北派所傳的修法是漸次開悟的法門,故稱為「北漸」。
○不漸:ㄅㄨˋ ㄐㄧㄢˋ(1)不沾溼。
文選˙曹植˙七啟:「隨波截鴻,水不漸刃。」
(2)疏導、不溝通。
文選˙曹冏˙六代論:「吳楚唱謀,五國從風,兆發高祖,釁成文景,由寬之過,制急之不漸故也。」
○東漸:ㄉㄨㄥ ㄐㄧㄢ慢慢進入東方。如:「西風東漸」。
○逐漸:ㄓㄨˊ ㄐㄧㄢˋ隨時間遷移而漸進變化。=逐步、漸漸、  相反詞 立刻、忽然、突然、馬上、猛然、驟然。
如:「他的視力逐漸衰退。」
初刻拍案驚奇˙卷一:「使喚的人,鋪中現有,逐漸再討便是。」
○即漸:ㄐㄧˊ ㄐㄧㄢˋ逐漸。
元˙喬吉˙兩世姻緣˙第二折:「火燎也似身軀熱,錐剜也似額角疼,即漸裡瘦了身形。」
明˙劉兌˙金童玉女嬌紅記:「繡閣內銀缸光燦,即漸裡剪輕煤和麝蘭。」
○浸漸:ㄐㄧㄣˋ ㄐㄧㄢˋ逐漸、漸進。=積漸。
漢˙王充˙論衡˙道虛:「且夫物之生長,無卒成暴起,皆有浸漸。」
○積漸:ㄐㄧ ㄐㄧㄢˋ逐漸累積而成。=浸漸。
漢書˙卷四十八˙賈誼傳:「安者非一日而安也,危者非一日而危也,皆以積漸然,不可不察也。」

○漸次:ㄐㄧㄢˋ ㄘˋ逐漸、漸漸。亦作「漸漸」。
宋˙胡仲弓˙謁金門˙蛾黛淺詞:「漸次梅花開遍,花外行人已遠。」
紅樓夢˙第六十四回:「供奠舉哀已畢,親友漸次散回,只剩族中人分理迎賓送客等事。」
○漸近:ㄐㄧㄢˋ ㄐㄧㄣˋ慢慢的靠近。
三國演義˙第六回:「只見前面一條大河,阻住去路,後面喊聲漸近,操曰:『命已至此,不得復活矣!』」
○漸洳:ㄐㄧㄢ ㄖㄨˊ浸溼。
漢書˙卷六十五˙東方朔傳:「柏者,鬼之廷也;塗者,漸洳徑也。」
○漸染:ㄐㄧㄢ ㄖㄢˇ因接觸日久而逐漸受到感染。
後漢書˙卷七十八˙宦者傳˙論曰:「漸染朝事,頗識典物。」
○漸悟:ㄐㄧㄢˋ ㄨˋ漸次證悟真理。與頓悟相對。←→頓悟。
○漸教:ㄐㄧㄢˋ ㄐㄧㄠˋ中國古代高僧依據經典,將佛陀的教法分成漸教、頓教。漸教是指教導的修學的方法有次第,由淺而深,須經長久時間,漸次修行。
○漸進:ㄐㄧㄢˋ ㄐㄧㄣˋ慢慢的前進或發展。如:「循序漸進」。
○漸漸:ㄐㄧㄢˋ ㄐㄧㄢˋ逐漸。亦作「漸次」。=逐步、逐漸、慢慢。
儒林外史˙第一回:「那黑雲邊上鑲著白雲,漸漸散去,透出一派日光來,照耀得滿湖通紅。」
紅樓夢˙第一回:「彼時雖有軍民來救,那火已成了勢,如何救得下?直燒了一夜方漸漸的熄去,也不知燒了幾家。」
○鴻漸:ㄏㄨㄥˊ ㄐㄧㄢˋ鴻鳥由低處逐漸飛翔到高處。比喻官位升遷。
語出易經˙漸卦˙初六:「鴻漸于干,小子厲有言,無咎。」孔穎達˙正義:「鴻,水鳥也。干,水涯也。漸進之道自下升高,故取譬鴻飛自下而上也。」
文選˙班固˙幽通賦:「皇十紀而鴻漸兮,有羽儀於北京。」

○陸鴻漸:ㄌㄨˋ ㄏㄨㄥˊ ㄐ|ㄢˋ人名。指唐代陸羽。見「陸羽」條。
【補充】陸羽:ㄌㄨˋ ㄩˇ人名。(西元733804)一名疾,字鴻漸,又字季疵,唐竟陵人(今湖北省天門縣)。隱居於苕溪,自稱桑苧翁,拜太常寺太祝而不就。著有茶經三卷,言茶之原、法、具甚詳,於是天下尚茶成風,後世遂以陸羽為茶神。
○漸進法:ㄐㄧㄢˋ ㄐㄧㄣˋ ㄈㄚˇ一種修辭方法。將文章按層次排列,先從周邊寫起,慢慢切近主題,使整篇文章結構緊密,層次分明。

○大漸彌留:ㄉㄚˋ ㄐㄧㄢˋ ㄇㄧˊ ㄌㄧㄡˊ表示病危將死。大漸:病危;彌留:本指久病不愈,後指病重將死。
《尚書.顧命》:「疾大漸,惟幾,病日臻,既彌留。」
南朝.梁.蕭統《文選·王儉〈諸淵碑文〉》:「景命不永,大漸彌留。」
唐.王勃《常州刺史平原郡開國公行狀》:「既而天機忽爽,大漸彌留。」
○日漸月染:ㄖˋ ㄐㄧㄢ ㄩㄝˋ ㄖㄢˇ長久地受到薰染、浸潤,而漸漸受到影響。亦作「耳濡目染」。
宋˙程珌˙丙子輪對札子:「蓋一與之雜,則日漸月染,盡成棄甲之人。」
【補充】耳濡目染:ㄦˇ ㄖㄨˊ ㄇㄨˋ ㄖㄢˇ耳朵經常聽到,眼睛經常看到,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。聽熟了,看慣了,因而深受影響。濡:沾濕;染:沾染。亦作「目染耳濡」、「目擩耳染」、「日漸月染」、「日濡月染」、「耳染目濡」。=目濡耳染、耳聞目睹、耳熟能詳、見聞習染←→充耳不聞、置若罔聞。
唐‧韓愈《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銘》:「目濡耳染,不學以能。」
宋.程珌《丙子輪對札子》:「招之得其地矣,又當各分其屯,無雜官軍,蓋一與之染,則日漸月染,盡成棄甲之人,不幸有警,則彼此相持,莫肯先進;一有微功,則彼此交集,反戈自戕,豈暇向敵哉。」
「目染耳濡」:因經常眼見與耳聞而受影響。亦作「耳濡目染」。
「目擩耳染」:因耳目經常接觸而受到感染,影響。亦作「目濡耳染」。「擩」通「濡」,沾染。
「日漸月染」:天長日久地漸漸熏染。指受外界事物的影響而發生逐漸的變化。同「日濡月染」。染:熏染。
郭沫若《少年時代‧我的童年》:「她完全沒有讀過書,但她單憑耳濡目染,也認得一些字,而且能夠暗誦得好些唐詩。」
◎在良好環境中,耳濡目染久了,自然也變好了。

○西風東漸:ㄒㄧ ㄈㄥ ㄉㄨㄥ ㄐㄧㄢˋ西方人的流行風潮逐步影響東方社會的現象。舉凡政治、經濟、科技及社會風俗等,均包括在內。
○東漸西被:ㄉㄨㄥ ㄐㄧㄢ ㄒㄧ ㄅㄟˋ指向東、西方流傳。
語本尚書˙禹貢:「東漸於海,西被於流沙,朔南暨,聲教訖於四海。」
如:「這些經典作品的風格如今已東漸西被,為全世界所接受。」
○沉漸剛克:ㄔㄣˊ ㄐㄧㄢˋ ㄍㄤ ㄎㄜˋ秉性深沉而剛強。亦作「沉潛剛克」。
左傳˙文公五年:「商書曰:『沉漸剛克,高明柔克。』」

○杜漸防萌:ㄉㄨˋ ㄐㄧㄢˋ ㄈㄤˊ ㄇㄥˊ在事故或災害尚未發生時就預防。杜絕亂源的開端,以防備禍患的發生。比喻防患於未然。杜:堵住;漸:指事物的開端;萌:萌芽。亦作「防萌杜漸」、「防微杜漸」、「杜漸防微」、「杜漸除微」。=三年之艾、及早防備、未雨綢繆、安不忘危、存不忘亡、曲突徙薪、治不忘亂、居安思危、防患未然、防微杜漸、積穀防饑←→養癰遺患。
《後漢書˙卷三十七˙丁鴻傳》:「若敕政責躬,杜漸防萌,則凶妖銷滅,害除福湊矣。」
○杜漸防微:ㄉㄨˋ ㄐㄧㄢˋ ㄈㄤˊ ㄨㄟˊ錯誤或壞事剛冒頭就及時制止,不讓它發展。杜絕亂源的開端,防備細微的禍患。比喻防患於未然。杜:堵住;漸:指事物的開端;微:微小。亦作「杜漸防萌」。←→養癰遺患。
《後漢書‧丁鴻傳》:「若敕政責躬,杜漸防萌,則凶妖銷滅,害除福湊矣。」
梁書˙卷三十三˙劉孝綽傳:「臣資愚履直,不能杜漸防微,曾未幾何,逢訧罹難。」
(聞一多《給梁實秋、吳景超、翟毅夫、顧毓琇、熊佛西先生》):「杜漸防微之責,舍我輩其誰堪任之!」
○杜漸除微:ㄉㄨˋ ㄐㄧㄢˋ ㄔㄨˊ ㄨㄟˊ在事故或災害尚未發生時就預防。杜絕亂源的開端,去除細微的禍患。比喻防患於未然。同「杜漸防萌」。
《宋書˙卷六十八˙武二王傳˙彭城王義康傳》:「杜漸除微,古今所務,況禍機驟發,庸可忽乎。」
○防萌杜漸:ㄈㄤˊ ㄇㄥˊ ㄉㄨˋ ㄐㄧㄢˋ在事故或災害尚未發生時就預防。防備禍患的萌芽,杜絕亂源的開端。比喻防患於未然。亦作「杜漸防萌」。杜:堵住;漸:指事物的開端;萌:萌芽。
《後漢書.丁鴻傳》:「若敕政責躬,杜漸防萌,則凶妖銷滅,害除福湊矣。」
《舊唐書˙卷二˙太宗本紀上》:「先王制法,有以兵刃至御所者刑之,所以防萌杜漸,備不虞也。」
○防微杜漸:ㄈㄤˊ ㄨㄟˊ ㄉㄨˋ ㄐㄧㄢˋ防備禍患的萌芽,杜絕亂源的開端。謂防患於未然。比喻在壞事情壞思想萌芽的時候就加以制止,不讓它發展。指謹慎防止事物的惡化。亦作「杜漸防萌」。微:微小;杜:堵住;漸:指事物的開端。=三年之艾、安不忘危、未雨綢繆、存不忘亡、杜漸防萌、曲突徙薪、居安思危、防患未然、治不忘亂、積穀防饑←→養癰遺患。
晉˙韋謏˙啟諫冉閔:「請誅屏降胡,去單于之號,以防微杜漸。」
宋˙蘇軾˙論周穜擅議配享自劾劄子:「防微杜漸,蓋有深意。」
《後漢書‧丁鴻傳》:「若敕政責躬,杜漸防萌,則凶妖消滅,害除福湊矣。」
《元史‧張楨傳》:「有不盡者,亦宜防微杜漸而禁于未然。」
◎日常生活的不良行為必須防微杜漸,才不致變成壞習慣。
◎今天我們之所以要注意這些細節,就是要防微杜漸,免得日後釀成大問題。
◎防微杜漸是從細微處著手的一種有效做事方法。
○慎防杜漸:ㄕㄣˋ ㄈㄤˊ ㄉㄨˋ ㄐㄧㄢˋ制止、消弭微小的過失或缺點,謹慎防範其成為禍害。
明史˙卷一九九˙王邦瑞傳:「朝廷易置將帥,必采之公卿,斷自宸衷,所以慎防杜漸,示臣下不敢專也。」
○遏漸防萌:ㄜˋ ㄐㄧㄢ ㄈㄤˊ ㄇㄥˊ在錯誤或壞事剛露頭時,即加以制止防範。猶言杜漸防萌。
漢˙隸釋.無名氏˙冀州從事張表碑:「貢真絀偽,遏漸防萌,后臧其勛。」

○循序漸進:ㄒㄩㄣˊ ㄒㄩˋ ㄐㄧㄢˋ ㄐㄧㄣˋ按照一定的次序與步驟逐漸推進。指學習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驟逐漸深入或提高。亦作「循次而進」。=按部就班、循次而進←→一步登天。
《論語˙憲問》:「不怨天,不尤人,下學而上達,知我者其天乎」句下朱熹˙注:「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,循序漸進耳。」
清史稿˙卷四四三˙于式枚傳:「惟在朝廷本一定之指歸,齊萬眾之心志,循序漸進。」
茅盾《怎樣評價〈青春之歌〉?》:「她通常是從一個角度寫,而不是從幾個角度寫;還只是循序漸進地寫,而不是錯綜交叉地寫。」
◎學習要循序漸進,逐步積累。
○積裡漸裡:ㄐㄧ ㄌㄧˇ ㄐㄧㄢˋ ㄌㄧˇ逐漸、慢慢的。或作「即里漸里」。
元˙劉庭信˙寨兒令˙丁威凜凜曲:「著你便積裡漸裡病懨懨,肉鰾膠把蟲隻難粘。」
○漸不可長:ㄐㄧㄢˋ ㄅㄨˋ ㄎㄜˇ ㄓㄤˇ指剛露頭的不好事物不能容許其發展滋長。
宋.周密《齊東野語.孝宗聖政》:「韓玉曾任卿監,理當靖共,乃敢伏闕妄有陳訴,鼓惑眾聽,漸不可長,可送譚州居住。」
明.劉若愚《酌中志.遼左棄地》:「貪狠,漸不可長。」
○漸入佳境:ㄐㄧㄢˋ ㄖㄨˋ ㄐㄧㄚ ㄐㄧㄥˋ原指甘蔗下端比上端甜,從上到下,越吃越甜。後比喻環境逐漸好轉或趣味漸濃。見「漸至佳境」條。=柳暗花明、倒吃甘蔗←→每下愈況。
《晉書‧顧愷之傳》:「愷之每食甘遮,恒自尾至本,人或怪之。云:『漸入佳境。』」
明‧吳承恩《西遊記》第八十二回:「行過了許多亭閣,真是個漸入佳境。」
鏡花緣˙第三十八回:「今日忽然現出『若花』二字,莫非從此漸入佳境。」
○漸至佳境:ㄐㄧㄢˋ ㄓˋ ㄐㄧㄚ ㄐㄧㄥˋ逐漸進至美好的境界。後用以比喻環境逐漸好轉或趣味漸濃。亦作「漸入佳境」。
語出南朝宋˙劉義慶˙世說新語˙排調:「顧長康啖甘蔗,先食尾。問所以,云:『漸至佳境。』」
如:「經過大力整頓,他的公司已漸至佳境。」、「他初學書法時,不得要領,頗覺無趣,近日則已漸至佳境。」
○漸有起色:ㄐㄧㄢˋ ㄧㄡˇ ㄑㄧˇ ㄙㄜˋ逐漸好轉。如:「他的病已漸有起色,只要好好調養,不久即可痊癒。」
○漸通人事:ㄐㄧㄢˋ ㄊㄨㄥ ㄖㄣˊ ㄕˋ 隨年齡增長而日漸通曉人情世故。
紅樓夢˙第六回:「襲人本是個聰明女子,年紀本又比寶玉大兩歲,近來也漸通人事。」
○漸趨式微:ㄐㄧㄢˋ ㄑㄩ ㄕˋ ㄨㄟˊ慢慢傾向衰落。如:「自從工業革命後,許多傳統的手工藝漸趨式微。」
○漸漸之石:ㄐㄧㄢˋ ㄐㄧㄢˋ ㄓ ㄕˊ詩經小雅的篇名。共三章。根據詩序:「漸漸之石,下國刺幽王也。」或亦指東征之將帥所作。首章二句為:「漸漸之石,維其高矣。」
○鴻漸之儀:ㄏㄨㄥˊ ㄐㄧㄢˋ ㄧˊ對人風采才能的贊詞。
《周易‧漸》:「鴻漸于陸,其羽可用為儀,吉。」
○鴻漸之翼:ㄏㄨㄥˊ ㄐㄧㄢˋ ㄓ ㄧˋ鴻鵠憑借羽翼而高飛遠行,因以之比喻大才;高才。
《漢書.公孫弘卜式等傳贊》:「公孫弘、卜式、兒寬皆以困於燕爵,遠跡羊豕之間,非遇其時,焉能致此位乎?」顏師古注引李奇曰:「漸,進也,鴻一舉而進千里者,羽翼之材也。弘等皆以大材初為俗所薄,若燕爵不知鴻志也。」
明.張居正《答保定巡撫孫立亭書》:「公以鴻漸之翼,困於燕雀,茲膺特簡,允愜輿情。」
○鴻漸於干:ㄏㄨㄥˊ ㄐㄧㄢˋ ㄩˊ ㄍㄢ以次而進,漸至高處。後指始入仕途。
《易.漸》:「初六,鴻漸於干」,「六二,鴻漸於磐」,「九三,鴻漸於陸」。
明.海瑞《與博白大尹林仲和書》:「回思子平日節概,癡人說夢,尚是~而已,無足為異。」
○蘭芷漸滫:ㄌㄢˊ ㄓˇ ㄐㄧㄢ ㄒㄧㄡˇ蘭芷漸滫本指蘭芷浸在臭水中。後比喻為受惡質的感染,為人所唾棄。漸,浸。滫,臭水。
典出荀子˙勸學:「蘭槐之根是為芷,其漸之滫,君子不近,庶人不服。」
如:「交朋友要謹慎小心,不然蘭芷漸滫就後悔不及了。」
○衣帶漸寬終不悔:ㄧ ㄉㄞˋ ㄐㄧㄢˋ ㄎㄨㄢ ㄓㄨㄥ ㄅㄨˋ ㄏㄨㄟˇ身體逐漸消瘦,卻始終不後悔。比喻情感深厚,非常思念對方。與「衣帶日寬」義近。
柳永.鳳棲梧詞:「擬把疏狂圖一醉,對酒當歌,強樂還無味,衣帶漸寬終不悔,為伊消得人憔悴。」
◎姊姊的愛情受到阻礙,她逐漸消瘦了,但我看她仍是「衣帶漸寬終不悔」,很堅定的模樣。

2011年7月25日 星期一

以『函』為字根衍生的字

以『函』為字根衍生的字
※函:ㄏㄢˊ找到61則。
(名詞)1.舌頭。說文解字:「函,舌也。」
2.鎧甲、護身甲。
周禮˙冬官考工記:「燕無函,秦無廬,胡無弓車。」鄭玄˙注引鄭司農云:「函,鎧也。」
3.匣、盒子。如:「石函」、「劍函」、「鏡函」。
史記˙卷八十六˙刺客傳˙荊軻傳:「荊軻奉樊於期頭函,而秦舞陽奉地圖柙,以次進。」
4.套子、封套。如:「全書共十函」。
唐˙張彥遠˙法書要錄˙卷三˙武平一徐氏法書記:「時見宮人出六十餘函,於億歲殿曝之,多裝以鏤牙軸﹑紫羅褾。」
5.書信、信件。如:「來函」、「函件」。
三國˙魏˙吳質˙答東阿王書:「信到,奉所惠貺,發函伸紙。」
唐˙李商隱˙隋宮詩:「乘興南遊不戒嚴,九重誰省諫書函。」
○來函:ㄌㄞˊ ㄏㄢˊ(1)郵寄或差人送來的信。亦作「來信」。如:「日前得來函,匆忙中,未即回復。」
(2)寄信、寫信。亦作「來信」。如:「本店備有精美紀念禮品,請大家來函索取。」
○函件:ㄏㄢˊ ㄐㄧㄢˋ書信。=信札。
如:「普通函件」、「掛號函件」。
○發函:ㄈㄚ ㄏㄢˊ發寄書信。亦作「發信」。
南朝梁˙王僧孺˙答江琰書:「發函伸紙,朗若披雲。」
○書函:ㄕㄨ ㄏㄢˊ書信的封套,引申為書信。=書札、書信、書柬、書簡、書牘。
續漢書志˙第七˙祭祀志上:「以吉日刻玉牒書函藏金匱,璽印封之。」
舊唐書˙卷七十一˙魏徵傳:「徵亡後,朕遣人至宅,就其書函得表一紙,始立表草,字皆難識。」
(2)多數人聯合署名的信函。
6.現行公文的一類。用於各級機關公文往返,或人民與機關間的申請與答覆。如:「公函」、「申請函」。
○公函:ㄍㄨㄥ ㄏㄢˊ(1)一種公文。用於同級機關或不相隸屬的機關往復公文時。=公文、公牘。
(動詞)7.包容、容納。
詩經˙周頌˙載芟:「播厥百穀,實函斯活。」鄭玄˙箋:「函,含也。」
漢書˙卷一○○˙敘傳上:「函之如海,養之如春。」顏師古˙注:「函,容也。」
8.用木盒盛裝,並加以密封。
戰國策˙燕策三:「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。」
新五代史˙卷三十七˙伶官傳˙序:「方其係燕父子以組,函君臣之首,入于太廟。」
9.陷入。
漢書˙卷六十二˙司馬遷傳:「所以隱忍苟活,函糞土之中而不辭者。」
唐˙柳宗元˙古東門行:「當街一叱百吏走,馮敬胸中函匕首。」

※涵:ㄏㄢˊ
(形容詞)1.水澤多。說文解字:「涵,水澤多也。」如:「涵澤」。
(動詞)2.浸潤、溼潤。
說文解字˙涵字˙段玉裁˙注:「涵,所受潤澤多也。」
宋˙王安石˙送江寧彭給事赴闕詩:「威加諸部風霜肅,惠浸連營雨露涵。」
3.包容、容納。如:「包涵」、「海涵」。
唐˙孟浩然˙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詩:「八月湖水平,涵虛混太清。」
唐˙杜牧˙九日齊安登高詩:「江涵秋影雁初飛,與客攜壺上翠微。」
4.沉潛、潛水。見「涵泳」、「涵淹」等條。
(名詞)5.涵洞的簡稱。如:「橋涵」。

○內涵:ㄋㄟˋ ㄏㄢˊ(1)內在的涵養。←→外表、外型。
如:「他學問廣博,是個有內涵的人。」
(2)邏輯學上指概念的內容,即構成概念的要素總和,多指抽象性的本質,是用來確定所指的概念。如有理性、明是非、是「人」的內涵。或作「內包」、「內函」。←→外延。
○包涵:ㄅㄠ ㄏㄢˊ(1)寬容、原諒。亦作「包含」。=包容、原諒、宥恕、海涵、寬恕。
老殘遊記˙第十七回:「敝上說小縣分沒有好菜,送了一桌粗飯,請大老爺包涵點。」
(2)包容涵育。=包容。
北史˙卷八十八˙隱逸傳˙徐則傳:「包涵二儀,混成萬物。」
○涵化:ㄏㄢˊ ㄏㄨㄚˋ兩種或兩種以上文化接觸後,所導致的一文化接受另一文化特質及互相影響的過程。
○涵咀:ㄏㄢˊ ㄐㄩˇ含食咀嚼。比喻研究、辨別。
唐˙陸龜蒙˙復友生論文書:「每涵咀意味,獨坐日昃ㄗㄜˋ。」
○涵容:ㄏㄢˊ ㄖㄨㄥˊ寬容。
宋史˙卷三一五˙韓維傳:「鎮所失只在文字,當涵容之。」
○涵泳:ㄏㄢˊ ㄩㄥˇ(1)沉潛。
文選˙左思˙吳都賦:「鼊鯖,涵泳乎其中。」
(2)陶冶、品味。
唐˙韓愈˙禘祫議:「臣生遭聖明,涵泳恩澤。」
朱子語類˙卷五˙性情心意等名義:「且涵泳玩索,久之當自有見。」
○涵洞:ㄏㄢˊ ㄉㄨㄥˋ道路與河道、天然排水溝或渠道相交會時,所預留的空間,以利通水的暗渠或暗管。亦作「函洞」。
○涵虛:ㄏㄢˊ ㄒㄩ水氣瀰漫的樣子。
唐˙孟浩然˙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詩:「八月湖水平,涵虛混太清。」
○涵煦:ㄏㄢˊ ㄒㄩˇ保護養育。
宋史˙卷三三四˙徐禧等傳˙論曰:「真宗、仁宗深仁厚澤,涵煦生民,然仁文有餘,義武不足。」
○涵管:ㄏㄢˊ ㄍㄨㄢˇ(1)用來砌涵洞等的管子。
(2)管狀的涵洞。
○涵蓄:ㄏㄢˊ ㄒㄩˋ(1)蘊藏於內而不宣露在外。亦作「含蓄」。
(2)詞意未盡,耐人尋味。亦作「含蓄」。
○涵蓋:ㄏㄢˊ ㄍㄞˋ包含、包括。如:「這問題所涵蓋的層面很廣。」
○涵濡:ㄏㄢˊ ㄖㄨˊ浸漬。比喻德澤優渥。
唐˙元結˙補樂歌˙雲門:「類我聖澤兮,涵濡不窮。」
○涵義:ㄏㄢˊ ㄧˋ 所包含的意義。亦作「含義」。如:「仔細品味咀嚼,才能確切了解句中涵義。」
○涵淹:ㄏㄢˊ ㄧㄢ(1)潛伏。
唐˙韓愈˙祭鱷魚文:「鱷魚之涵淹卵育於此,亦固其所。」
(2)久漬。
宋˙王安石˙和平甫舟中望九華山詩二首之二:「草樹萋已綠,冰霜尚涵淹。」
○涵養:ㄏㄢˊ ㄧㄤˇ(1)化育。
陳書˙卷十九˙沈炯傳:「王者之德,覃及無方,矧彼翔沉,孰非涵養。」
(2)沉潛道德。指內心的修鍊工夫。=修養。
紅樓夢˙第三十二回:「誰知道後來還是照舊一樣,真真有涵養,心地寬大。」
文明小史˙第五十回:「洋老總是極有涵養的,只得陪著笑臉。」
○海涵:ㄏㄞˇ ㄏㄢˊ說人度量大或請人寬諒的話。=包容、包涵、原諒、宥恕、寬恕。
南朝梁˙王僧孺˙為臨川王讓太尉表:「陛下海涵春育,日鏡雲伸。」
清˙孔尚任˙桃花扇˙第二十四齣:「望乞海涵,另日竭誠吧!」
○渾涵:ㄏㄨㄣˊ ㄏㄢˊ(1)廣博深沉。
新唐書˙卷二○一˙文藝傳上˙杜審言傳˙贊曰:「至甫,渾涵汪茫,千彙萬狀,兼古今而有之。」
(2)包容。
宋史˙卷三三八˙蘇軾傳:「其體渾涵光芒,雄視百代。」
○箱涵:ㄒㄧㄤ ㄏㄢˊ原指斷面方形,形成地下水道的有蓋渠道或大口徑管道。今指結構相同,供人車通行的構造物。
○蘊涵:ㄩㄣˋ ㄏㄢˊ包含。=包含、包括、包羅。
如:「優美的詩詞,往往在短短數句中,即蘊涵了無限的情思。」
○包涵兒:ㄅㄠ ㄏㄢˊㄦ()ㄅㄠ ˙ㄏㄚㄦ 北平方言。指缺陷、美中不足。
○茹古涵今:ㄖㄨˊ ㄍㄨˇ ㄏㄢˊ ㄐㄧㄣ形容學識淵博,通貫古今。
唐˙皇甫湜˙韓文公墓銘:「茹古涵今,無有端涯;渾渾灝灝,不可窺校。」

※崡:ㄏㄢˊ山名。即函谷,在今河南省靈寶縣西南。函俗從山作「娈」。以其峭壁險峻如山,又以「崤」為其山名。
集韻.平聲.咸韻:「娈,山名,在肴陵。」

※蜬:ㄏㄢˊ(1)小螺。爾雅.釋魚:「嬴小者蜬。」邢昺.疏:「嬴與螺音義同。其小者名蜬。」
(2)水貝。爾雅.釋魚:「貝居陸贆,在水者蜬。」郭璞.注:「陸水異名也。貝中肉如科斗,但有頭尾耳。」

※菡:ㄏㄢˋ見「菡萏」條。
○菡萏:ㄏㄢˋ ㄉㄢˋ荷花的別名。見「荷花」條。 
【補充】荷花:ㄏㄜˊ ㄏㄨㄚ植物名。睡蓮科蓮屬,多年生草本。莖為地下莖,有明顯的節,生於淤泥中,葉大而圓,夏日開淡紅、黃色、淡紫或白色的花,花型大,重瓣、單瓣皆有,果實內藏於蓮蓬,呈暗黑色。可供觀賞,果實與地下莖皆可食用,葉可裹物。
亦稱為「芙蕖」、「芙蓉」、「蓮花」、「菡萏」。

※顄:ㄏㄢˋ(名詞)下巴。廣韻˙上聲˙感韻:「顄,頤也。」
漢書˙卷九十九˙王莽傳中:「莽為人侈口顄,露眼赤精,大聲而嘶。」
○顄淡:ㄏㄢˋ ㄉㄢˋ水波蕩漾的樣子。
文選˙馬融˙長笛賦:「渟涔障潰,顄淡滂流。」

2011年7月15日 星期五

【與取有關的重要成語】(二)

【與取有關的重要成語】(二)
○曲媚取容:ㄑㄩ ㄇㄟˋ ㄑㄩˇ ㄖㄨㄥˊ曲意奉承以討好他人。
○求容取媚:ㄑㄧㄡˊ ㄖㄨㄥˊ ㄑㄩˇ ㄇㄟˋ奉承討好他人。
三國志˙卷三十七˙蜀書˙法正傳:「旦夕偷幸,求容取媚,不慮遠圖,莫肯盡心獻良計耳。」
○依阿取容:ㄧ ㄜ ㄑㄩˇ ㄖㄨㄥˊ藉由阿諛奉承以取悅他人。指依附隨順以取悅於人。用於處事。
宋‧歐陽修《〈歸田錄〉序》:「又不依阿取容以循世俗,使怨嫉謗怒叢於一身,以受侮於群小。」
元史˙卷一七二˙趙孟頫傳:「夢炎在宋為狀元,位至丞相,當賈似道誤國罔上,夢炎依阿取容。」
郭沫若《銀杏》詩「你沒有絲毫依阿取容的姿態,但你也不荒傖。」
○阿世取容:ㄜ ㄕˋ ㄑㄩˇ ㄖㄨㄥˊ指迎合世俗,取悅於人。阿世:曲意迎合世俗;取容:博得別人的歡心。=阿意取容←→剛正不阿。
魯迅《漢文學史綱要》第六篇:「至叔孫通,則正以曲學容,非重其能定朝儀,知典禮也。」 
范文瀾、蔡美彪等《中國通史》第二編第二章第九節:「敘述西漢儒學,應該看到多數阿世取容的章名小儒,也應該看到少數同情人民的正統儒者。」
○阿意取容:ㄜ ㄧˋ ㄑㄩˇ ㄖㄨㄥˊ指曲從其意,以取悅於人。指曲意去取悅別人。
=阿世取容←→剛正不阿。
《南史‧孝義傳下‧陶季直》:「季直不能阿意取容,明帝頗忌之,出為輔國長史、北海太守。」
《明史‧高穀胡濙等贊》:「當英景之間,國勢初更,人心觀望,執政任事之臣多阿意取容。」
○阿順取容:ㄜ ㄕㄨㄣˋ ㄑㄩˇ ㄖㄨㄥˊ刻意的逢迎取悅。亦作「阿諛取容」。
金史˙卷六˙世宗本紀上:「事有不可,各當面陳,以輔朕之不逮,慎毋阿順取容。」
○阿諛取容:ㄜ ㄩˊ ㄑㄩˇ ㄖㄨㄥˊ諂媚他人,以取得其喜悅。刻意的逢迎取悅。指採取各種手段去討好別人;用於討好拍馬。亦作「阿順取容」。阿諛:曲意逢迎;取容:取悅於人。=阿意取容、阿順取容、阿匼ㄢˇ取容、阿諛奉承、阿諛逢迎。
漢˙楊秉˙奏劾侯覽:「而今猥受過寵,執政操權,其阿諛取容者,則因公舉,以報私惠。」
《漢書‧匡衡傳》:「而阿諛曲從,附下罔上,無大臣輔政之義。」
《漢書‧張釋之傳》:「以不能取容當世,故終身不仕。」
明‧馮夢龍˙東周列國志˙第八十九回:「且王驩等阿諛取容,蔽賢竊位。」
《新唐書‧楊再思傳》:「居宰相十餘年,阿匼取容,無所薦達。」
《金史‧本紀第六世宗》:「以輔朕之不逮,慎毋阿順取容。」
○苟合取容:ㄍㄡˇ ㄏㄜˊ ㄑㄩˇ ㄖㄨㄥˊ苟且迎合,取悅別人,以求容身。指迎合別人;指討好人。亦作「偷合苟容」、「偷合取容」。苟合:苟且附合;取容:取悅,討好。
文選˙漢‧司馬遷《報任少卿書》:「四者無一遂,苟合取容,無所短長之效,可見於此矣。」
宋‧無名氏《宣和書譜‧行書六》:「趣尚高遠,不為苟合取容於世。」
○偷合取容:ㄊㄡ ㄏㄜˊ ㄑㄩˇ ㄖㄨㄥˊ奉承迎合別人,使自己能苟且地生活下去。苟且迎合,取悅別人,以求容身。亦作「偷合苟容」、「苟合取容」。=苟合取容、偷合苟容←→剛正不阿。
史記˙卷七十三˙白起王翦傳:「然不能輔秦建德,固其根本,偷合取容,以至歾身。」
○偷合苟容:奉承迎合別人,使自己能苟且地生活下去。偷:苟且。
《荀子‧臣道》:「不恤君之榮辱,不恤國之藏否,偷合苟容,以持祿養交而已耳,謂之國賊。」
史記˙卷七十三˙白起王翦傳:「然不能輔秦建德,固其根本,偷合取容,以至歾身。」
明‧趙弼《丹景報應錄》:「爾曹昔為相國,位極人臣,貪欲無厭,求利不止,偷合苟容。」
○偷媚取容:ㄊㄡ ㄇㄟˋ ㄑㄩˇ ㄖㄨㄥˊ巧黠諂媚以取悅於人。用於處事。
唐‧張鷟《朝野僉載‧張岌》:「並偷媚取容,實名教之罪人也。」
唐朝武周時期,官場腐敗,到處是偷媚取容的人,最為典型的是張岌為了取悅武則天的情人薛師和尚,親自拿著黃絹跟隨薛師之後,遇到薛師要上馬時,就匍匐在地當馬鐙。還有侍御史郭霸親自品嚐來俊臣的糞便,宋之問為張易之捧便桶等等。
○持祿取容:ㄔˊ ㄌㄨˋ ㄑㄩˇ ㄖㄨㄥˊ阿諛奉承,以保持祿位。指為保住職位而去取悅別人(用於官場)。持:拿;祿:薪俸;取容:取悅。=貪位取容、持祿養交。
宋˙秦觀˙李固論:「其大臣如張禹、孔光輩皆持祿取容,偷為一切之計。」
○貪位取容:ㄊㄢ ㄨㄟˋ ㄑㄩˇ ㄖㄨㄥˊ貪圖權位,討好上司。(用於處事)
清˙洪昇˙長生殿˙第二十六齣:「不料姚、宋亡後,滿朝臣宰,一味貪位取容。」
○媚詞取容:ㄇㄟˋ ㄘˊ ㄑㄩˇ ㄖㄨㄥˊ以奉承諂媚的言詞巴結別人,來求得利益。與「偷合取容」義近。=媚辭取容、偷合取容。
司馬相如.美人賦:「相如美則美矣,然服色容冶,妖麗不忠,將欲媚詞取悅,遊王後宮。」
◎他很會「媚詞取容」,所以職位晉升得很快。
○諂諛取容:ㄔㄢˇ ㄩˊ ㄑㄩˇ ㄖㄨㄥˊ阿諛獻媚以討好別人。諂諛巴結有權勢的人,以求得他們的歡喜。指巴結別人。諂諛:諂媚,阿諛;容:臉色。=阿意取容←→剛正不阿。
史記˙卷三十˙平準書:「自是之後,有腹誹之法(比),而公卿大夫多諂諛取容矣。」
《晉書‧賈充傳》 :「而充無公方之操,不能正身率下,專以諂諛取容。」

○追歡取樂:ㄓㄨㄟ ㄏㄨㄢ ㄑㄩˇ ㄌㄜˋ猶言尋歡作樂。追求聲色的快樂。亦作「追歡買笑」。
《宣和逸事》前集:「何況徽宗是個風流快活的官家,目見帝都景致,怎不追歡取樂。」 
元˙白樸˙梧桐雨˙第四折:「本待閒散心追歡取樂,倒惹的感舊恨天荒地老。」
《綠野仙蹤》第四十四回:「話說溫如玉住在鄭三家中,也顧不得他母孝服未滿,人情天理上何如,一味要追歡取樂。」
○強自取柱:ㄑㄧㄤˊ ㄗˋ ㄑㄩˇ ㄓㄨˋ指物性過硬則反易折斷。《荀子‧勸學》:「強自取柱,柔自取束」。
○強自取折:ㄑㄧㄤˊ ㄗˋ ㄑㄩˇ ㄓㄜˊ指物性過硬則反易折斷。同「強自取柱」。
○淘沙取金:ㄊㄠˊ ㄕㄚ ㄑㄩˇ ㄐㄧㄣ指淘金。 
○捨生取義:ㄕㄜˇ ㄕㄥ ㄑㄩˇ ㄧˋ指為正義真理不惜犧牲生命。或作「捨身取義」。舍:捨棄;生:生命;取:求取;義:正義。=大公無私、公而無私、以身殉國、先人後己、成仁取義、見危授命、忘身忘家、捨己愛人、捨己為人、捨己為公、捨己救人、捨身求法、殺身成仁、為國捐軀、毀家紓艱←→自私自利、損人利己。
語本《孟子˙告子上》:「生亦我所欲也;義亦我所欲也;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義者也。」
宋˙蘇軾˙乞將臺諫官章疏降付有司根治劄子:「夫君子所重者名節也。故有捨生取義、殺身成仁、可殺不可辱之語。」
明‧李昌祺《剪燈餘話‧鸞鸞傳》:「捨生取義兮捐微軀,誰雲女婦兮夫弗如?」
○釋生取義:ㄕˋ ㄕㄥ ㄑㄩˇ ㄧˋ猶言捨生取義。
《三國志‧魏志‧齊王芳傳達室》:「[郭修]於廣坐之中手刃擊褘,勇過聶政,功逾介子,可謂殺身成仁,釋生取義者矣。」
○捨短取長:ㄕㄜˇ ㄉㄨㄢˇ ㄑㄩˇ ㄔㄤˊ除去缺點,擷取優點。不計較別人缺點,取其長處,予以錄用。亦作「舍短取長」。短:短處,缺點;長:長處,優點。
《漢書‧藝文志》:「若能修六藝之術,而觀此九家之言,捨短取長,則可以通萬方之略矣。」
《後漢書‧李杜列傳》:「及其在位,廉方自守,所交皆捨短取長,好成人之美。」
○就地取材:ㄐㄧㄡˋ ㄉㄧˋ ㄑㄩˇ ㄘㄞˊ在原處選取材料而不假外求。後用於指在自己所處之地,選取合意的人才或事物。比喻不依靠外力,充分發揮本單位的潛力。=因地制宜、本山取土←→晉用楚材。
清‧李漁《笠翁偶集‧三‧手足》:「噫,豈其娶妻必齊之薑,就地取材,但不失立言之大意而已矣。」
如:「他就地取材,做了一個精緻的飛機模型送給弟弟當生日禮物。」
○欲取固與:ㄩˋ ㄑㄩˇ ㄍㄨˋ ㄩˇ想要奪取別人的東西,最好先給他一點利益,讓他失去戒心。或作「欲取先與」、「欲取姑與」。
語本韓非子˙喻老:「晉獻公將欲襲虞,遺之璧馬;知伯將襲仇由,遺之以廣車。故曰『將欲取之,必固與之,起事於無形。』」。
◎我正覺得奇怪,他為何三天兩頭送禮來,原來是「欲取固與」,想要我幫他介紹女朋友呢。
○欲取姑予:ㄩˋ ㄑㄩˇ ㄍㄨ ㄩˇ要想奪取他些什麼,得暫且先給他些什麼。指先付出代價以誘使對方放鬆警惕,然後找機會奪取。姑:暫且。與:給與。
《老子‧三十六章》:「將欲奪之,必固與之。」
○要千取萬:ㄧㄠˋ ㄑㄧㄢ ㄑㄩˇ ㄨㄢˋ要一千可以拿到一萬。形容極多。
醒世姻緣傳˙第三回:「這可是西門慶家潘金蓮說的,三條腿的蟾希罕,兩條腿的騷屄老婆要千取萬。」
○昧心取利:ㄇㄟˋ ㄒㄧㄣ ㄑㄩˇ ㄌㄧˋ違背良心,圖取利益。
初刻拍案驚奇˙卷十五:「那衛朝奉平素是個極刻剝的人,初到南京時,只是一個小小解鋪,他卻有百般的昧心取利之法。」
○冒險進取:ㄇㄠˋ ㄒㄧㄢˇ ㄐㄧㄣˋ ㄑㄩˇ不顧危險,拚命求取。←→逃避退縮。
如:「她凡事都抱持著冒險進取的精神。」
○短中取長:ㄉㄨㄢˇ ㄓㄨㄥ ㄑㄩˇ ㄔㄤˊ指於一般中選擇比較好的。
明‧于謙《備邊保民疏》:「臣愚不足以計邊務,伏乞聖斷。於短中取長而行之。」
○彼棄我取:ㄅㄧˇ ㄑㄧˋ ㄨㄛˇ ㄑㄩˇ別人摒棄的我拿來。指不與世人共逐名利而甘於淡泊。
○逆取順守:ㄋㄧˋ ㄑㄩˇ ㄕㄨㄣˋ ㄕㄡˇ不以正道取之而以正道守之。背叛君奪取天下,遵循常理治理國家。逆:背叛;順:合理。
《漢書‧陸賈傳》:「且湯武逆而以取順守之,文武並用,長久之術也。」 
三國志˙卷三十七˙蜀書˙龐統傳「遂與亮並為軍師中郎將」句下裴松之˙注引九州春秋:「兼弱攻昧,五伯之事。逆取順守,報之以義,事定之後,封以大國,何負於信?」
隋唐演義˙第三十七回:「主上摧刃父兄,大綱不正,即使修德行仁,還是個逆取順守。」
明‧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六十回:且「兼弱攻昧」、「逆取順守」,湯武之道也。

○指掌可取:ㄓˇ ㄓㄤˇ ㄎㄜˇ ㄑㄩˇ手掌裡的東西隨時可以取得。形容非常容易。掌:手掌。
《舊唐書‧張濬傳》:「若能此際排難解紛,陳師鞠旅,共誅寇盜,迎奉鑾輿,則富貴功名,指掌可取。」
○探囊取物:ㄊㄢˋ ㄋㄤˊ ㄑㄩˇ ㄨˋ伸手到袋子裡取東西,比喻能夠輕而易舉地辦成某件事情。比喻事情極容易辦到,絲毫不費力。含褒義。囊:口袋;探囊:向袋裏摸取。亦作「探囊」、「囊中取物」。=手到擒來、吹灰之力、易如反掌、唾手可得、輕而易舉、舉手之勞、囊中取物←→海底撈針、緣木求魚。
《新五代史‧南唐世家》:「中國用吾為相,取江南如探囊中物爾。」
三國演義˙第四十二回:「我向曾聞雲長言,翼德於百萬軍中,取上將之首,如探囊取物。」
梁斌《播火記》十二:「點小事,如探囊取物。」
◎這場比賽對他而言猶如探囊取物,勝券在握。
◎由於雙方實力懸殊,勝利對我們來說猶如探囊取物。
○囊中取物:ㄋㄤˊ ㄓㄨㄥ ㄑㄩˇ ㄨˋ從袋中拿取物品。比喻得到某種東西,非常容易。亦作「探囊」、「探囊取物」。
三國演義˙第八十八回:「吾擒此人,如囊中取物耳。直須降伏其心,自然平矣。」
○唾手可取:ㄊㄨㄛˋ ㄕㄡˇ ㄎㄜˇ ㄑㄩˇ比喻極容易得到。亦作「唾手可得」。唾手,往手掌上吐唾沫。
新唐書˙卷一○五˙褚遂良傳:「討其逆,夷其地,固不可失,但遣一二慎將,付銳兵十萬,翔旝雲輣,唾手可取。」
○唾手可得:ㄊㄨㄛˋ ㄕㄡˇ ㄎㄜˇ ㄉㄜˊ動手就可以取得。比喻容易得到。亦作「唾手可取」。=易如反掌、唾手可取、輕而易舉←→大海撈針、百世難期、難於登天。唾手:往手上吐唾沫。
《後漢書‧公孫瓚傳》李賢注引《九州春秋》曰:「始天下兵起,我謂唾掌而決。」
三國演義˙第七回:「韓馥無謀之輩,必請將軍領州事;就中取事,唾手可得。」
文明小史˙第四十一回:「以為這學堂教習一事唾手可得,那知回家數月,到處求人,只因未曾走這康太守的門路,所以一直未就。」
◎優異的學習成績,決非唾手可得,必須付出艱苦的努力才能獲得。
◎這次的比賽本來是唾手可得的,卻因少數人的不合作而功敗垂成。

TwoWin ::: // TwoWin社群 - 說文解字
6 :::「垂手可得」or「唾手可得」?
2002/02/14 16:01:00
  報紙上有一則廣告:「百萬名車垂手可得!」錯矣!正確的用法應是「唾手可得」。「唾(ㄊㄨㄛˋ)手」亦即「唾掌」,就是把口水吐在手掌上的意思,形容事情就像吐口水在手掌上一般容易做到。很多人寫成「垂手可得」,恐怕是由於把「唾」字讀成了ㄔㄨㄟˊ (...閱讀全文)
FROM: http://www.recruitonline.com/central/full_article.jsp?lang=big5&category_issue=TUE&article_id=5693
......
「唾手可得」誤不得
另一個成語「唾手可得」,也常常會誤寫作「垂手可得」。「唾手可得」的唾手,即往手上吐唾沫,以這個動作容易做到,比喻做事容易成功或事物容易獲取到手 (...閱讀全文)
另一個成語「唾手可得」,也常常會誤寫作「垂手可得」。「唾手可得」的唾手,即往手上吐唾沫,以這個動作容易做到,比喻做事容易成功或事物容易獲取到手。《三國演義‧第七回》:「韓馥無謀之輩,必請將軍領州事;就中取事,唾手可得。」「唾手可得」亦可以寫作「唾手可取」。
不過,如果寫作「垂手可得」,那在解釋上就有點不通,有甚麼事物是垂手不動,就可以輕易成功或到手的呢?

○能近取譬:ㄋㄥˊ ㄐㄧㄣˋ ㄑㄩˇ ㄆㄧˋ能就近以自身作比方,推己及人。比喻能推己及人,替別人著想。後多指在言論中能就眼下的事物作例證。
語出《論語˙雍也》:「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達而達人,能近取譬,可謂仁之方也已。」
宋史˙卷二六二˙李穀傳:「議政事能近取譬,言多詣理。」
章炳麟《菌說》:「獨夫為我,即曰貪賊;能近取譬,即曰仁義。」
○量腹取足:ㄌㄧㄤˋ ㄈㄨˋ ㄑㄩˇ ㄗㄨˊ按照食量拿取食物。後比喻人自我節制,不貪取財物。
三國志˙卷八˙魏書˙張魯傳:「又置義米肉,縣於義舍,行路者量腹取足;若過多,鬼道輒病之。」
如:「日用物品是帶不進棺材的,不如量腹取足,適可而止。」
○棄短取長:ㄑㄧˋ ㄉㄨㄢˇ ㄑㄩˇ ㄔㄤˊ捨棄他人的短處而取其長處。或作「棄短就長」。
後漢書˙卷四十九˙王符傳:「智者棄短取長,以致其功。」
○棄瑕取用:ㄑㄧˋ ㄒㄧㄚˊ ㄑㄩˇ ㄩㄥˋ不計較其缺點、過失而加以任用。亦作「棄瑕錄用」。
文選˙陳琳˙《為袁紹檄豫州》:「於是提劍揮鼓,發命東夏,收羅英雄,棄瑕取用。」
《三國志˙卷五十七˙吳書˙朱據傳》:「據以為天下未定,宜以功覆過,棄瑕取用,舉清厲濁。」
○無理取鬧:ㄨˊ ㄌㄧˇ ㄑㄩˇ ㄋㄠˋ原指蛙鳴相和,無緣無故的喧鬧。毫無理由地跟人吵鬧。指故意搗亂。後用以比喻不合情理的吵鬧或故意的搗亂。←→據理力爭。
語本唐˙韓愈˙《答柳柳州食蝦蟆》詩:「鳴聲相呼和,無理只取鬧。周公所不堪,灑灰垂典教。」
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˙第一○六回:「具伏辯人某某,不合妄到某公館無理取鬧,被公館主人飭僕送捕。」
掃迷帚˙第二十四回:「老哥,你在哪裡吃了虧,卻來我處無理取鬧?」
◎對那些無理取鬧的人,我們決不應該遷就。
○殺雞取卵:ㄕㄚ ㄐㄧ ㄑㄩˇ ㄌㄨㄢˇ1.把雞殺死,取出腹中的蛋來吃。比喻貪圖眼前微小的好處而損害更大的利益。卵:蛋。
《伊索寓言》:有個農夫養了一隻會生金蛋的母雞,由於牠每天都會生一隻金蛋,所以農夫只需天天守著牠,不需做其他工作。
  一天,農夫這樣想:「這隻母雞一天只能生一隻金蛋,實在太小了,不如宰了牠,一次過把牠肚裡的蛋取出來。」於是,農夫把母雞真的宰了,他切開雞肚後,一隻金蛋也看不到,因為成長好的金蛋已生了,所以雞肚裡的新雞蛋還未趕及成長。
如:「你挪用公款來吃喝玩樂,無異是殺雞取卵,終將自食惡果。」
2.又比喻為政者橫徵暴斂,不惜斷絕人民生機。=竭澤而漁。
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二卷第三十二章:「請皇上勿再竭澤而漁,殺雞取卵,為小民留一線生機。」
如:「秦始皇橫徵暴斂,使百姓三餐不繼,民不聊生,這種方式無異於殺雞取卵。」
○殺雞取蛋:ㄕㄚ ㄐㄧ ㄑㄩˇ ㄉㄢˋ比喻貪圖眼前微小的好處而損害長久的利益。亦作「殺雞取卵」。
○截彎取直:ㄐㄧㄝˊ ㄨㄢ ㄑㄩˇ ㄓˊ將河川或道路的彎曲部分改建成直線狀態。
如:「基隆河截彎取直的工程一旦完成,沿岸地區的繁榮指日可待。」
○義不取容:ㄧˋ ㄅㄨˋ ㄑㄩˇ ㄖㄨㄥˊ為追求正義而不取悅於人。指人剛直不阿。不因取悅於人而違反正義。取容:討好。
史記˙卷九十七˙陸賈傳:「平原君為人辯有口,刻廉剛直,家於長安。行不苟合,義不取容。」
○魚爛取亡:ㄩˊ ㄌㄢˋ ㄑㄩˇ ㄨㄤˊ魚爛自內而發。比喻因內部腐敗而自取滅亡。
梁啟超《中國國債史》:「即微外國債主之干涉,而魚爛取亡之氣象,猶岌岌不可終日也。」
○滅虢取虞:ㄇㄧㄝˋ ㄍㄨㄛˊ ㄑㄩˇ ㄩˊ比喻攻擊甲國時先穩住乙國,等滅掉甲國後再滅乙國。魯僖公五年(西元前655年)晉獻公假道虞國,出師伐虢國。滅虢後,又回師滅掉虞。虢、虞:周朝國名。=假途滅虢、虢滅虞亡、暮虢朝虞。
明‧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一百一十五回:今先定西蜀,乘順流之勢,水陸並進,併吞東吳,此「滅虢取虞」之道也。
○猿猴取月:ㄩㄢˊ ㄏㄡˊ ㄑㄩˇ ㄩㄝˋ本指佛教傳說中猿猴因對物象認識不清,心懷貪欲,下井撈月而墜落水中的故事。後比喻凡夫把假有的世界當作真實,心生貪欲,使自己陷入煩惱之境。比喻愚昧無知。也比喻白費力氣。或比喻蠢人做事徒勞無功。亦作「海中撈月」。
見摩訶僧祗律˙卷七。
宋‧黃庭堅《沁園春》詞:「鏡裏拈花,水中捉月,覷著無由得近伊。」
○將取固予:ㄐㄧㄤ ㄑㄩˇ ㄍㄨˋ ㄩˇ要想得到,必先給予。同「將奪固與」。固,同「姑」。
○敲骨取髓:ㄑㄧㄠ ㄍㄨˇ ㄑㄩˇ ㄙㄨㄟˇ敲碎骨頭,取出骨髓。(1)禪宗用語,意指為了求道而不惜自殘身體。(2)比喻殘酷地剝削。亦作「吸髓吮脂」、「刮骨吸髓」、「敲骨吸髓」、「敲脂吸髓」、「槌骨瀝髓」。

○開科取士:ㄎㄞ ㄎㄜ ㄑㄩˇ ㄕˋ指舊舉辦科舉考試來選拔優異的人才。科:科舉考試。
清‧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三十四回:「你只想朝廷開科取士,為國求賢,這是何等大典。」
如:「開科取士是我國自古以來選任人才的方法。」
○鬧中取靜:ㄋㄠˋ ㄓㄨㄥ ㄑㄩˇ ㄐㄧㄥˋ在喧嚷嘈雜中,自取安靜。
如:「雖然居住在鬧區,他總能鬧中取靜,專心讀書。」
○標新取異:ㄅㄧㄠ ㄒㄧㄣ ㄑㄩˇ ㄧˋ創立新奇的名目或主張,以表示與眾不同。亦作「標新立異」、「標新領異」。
隋唐演義˙第二十八回:「秦妃子既能標新取異,剪綵為花,與湖山增勝,眾美人還只管歌這些舊曲,甚不相宜。」
○搴旗取將:ㄑㄧㄢ ㄑㄧˊ ㄑㄩˇ ㄐㄧㄤˋ拔取敵旗,斬殺敵將。拔取敵人的旗幟,斬殺敵人的將領。比喻驍勇善戰。或作「搴旗虜將」、「搴旗斬將」。
《吳子‧料敵》:「然則一軍之中必有虎賁之士,力輕抗鼎,足輕戎馬,搴旗取將,必有能者。」
○嘩世取名:ㄏㄨㄚ ㄕˋ ㄑㄩˇ ㄇㄧㄥˊ用浮誇的言行使世人興奮激動,博取虛名。
宋‧陸游《除寶謨閣待制謝表》:「竊慕隱居求志之風,尤恥嘩世取名之事。」
○嘩世取寵:ㄏㄨㄚ ㄕˋ ㄑㄩˇ ㄔㄨㄥˇ猶言譁眾取寵。以浮誇的言論迎合群眾,騙取群眾的信賴和支援。
○譁世取寵:ㄏㄨㄚˊ ㄕˋ ㄑㄩˇ ㄔㄨㄥˇ以迎合世俗的言語行動來博取眾人的尊崇。亦作「譁眾取寵」。
宋˙陸游˙曾文清公墓志銘:「然後士皆以公篤學力行,不譁世取寵為法。」
○嘩眾取寵:ㄏㄨㄚˊ ㄓㄨㄥˋ ㄑㄩˇ ㄔㄨㄥˇ以浮誇的言論迎合群眾,騙取群眾的信賴和支持。
《漢書‧藝文志》:「然惑者既失精微,而辟者又隨時揚抑,違離道本,苟以嘩眾取寵。」
◎嘩眾取寵的人,是不受人歡迎的。
○譁眾取寵:ㄏㄨㄚˊ ㄓㄨㄥˋ ㄑㄩˇ ㄔㄨㄥˇ以迎合眾人的言語行動來博取他人的注意。亦作「譁世取寵」。←→腳踏實地、實事求是。
《漢書˙卷三十˙藝文志》:「然惑者既失精微,而辟者又隨時抑揚,違離道本,苟以譁眾取寵。」
◎譁眾取寵的人,是不受人歡迎的。
○樂觀進取:ㄌㄜˋ ㄍㄨㄢ ㄐㄧㄣˋ ㄑㄩˇ對人生抱持積極的態度。
如:「他為人樂觀進取,做事負責認真,前途不可限量。」
○豐取刻與:ㄈㄥ ㄑㄩˇ ㄎㄜˋ ㄩˇ取多而給少,貪婪而吝嗇。取之於民的多,用之於民的少。多形容殘酷地剝削。豐:多;刻:刻薄;與:給予。
《荀子‧君道》:「上好貪利,則臣下百吏乘是而後豐取刻與,以無度取於民。」
○暴取豪奪:ㄅㄠˋ ㄑㄩˇ ㄏㄠˊ ㄉㄨㄛˊ用暴力、強橫手段去奪取。豪:強橫。
宋˙蘇軾˙《策斷上》:「國用不足,則加賦於民;加賦而不已,則凡暴取豪奪之法,不得不施於今之世矣。」
○斷章取意:ㄉㄨㄢˋ ㄓㄤ ㄑㄩˇ ㄧˋ指不顧全篇文章或談話的內容,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。指引用與原意不符。同「斷章取義」。斷:截斷;章:音樂一曲為一章。
○斷章取義:ㄉㄨㄢˋ ㄓㄤ ㄑㄩˇ ㄧˋ截引詩經中某篇詩的某一章,以表達己意。只取所需,而不顧原詩的意思。後來指截取文章的某一段或談話中的某一句,而不顧全篇文章或談話內容的原意。指不顧全篇文章或談話的內容,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。指引用與原意不符。=掐頭去尾、斷章摘句←→原原本本、照本宣科、融會貫通。斷:截斷;章:音樂一曲為一章。
語本《左傳˙襄公二十八年》:「宗不余辟,余獨焉辟之?賦詩斷章,余取所求焉,惡識宗?」
南朝梁˙劉勰˙文心雕龍˙章句:「尋詩人擬喻,雖斷章取義,然章句在篇,如繭之抽緒,原始要終,體必鱗次。」
紅樓夢˙第五十六回:「探春笑道:『如今只斷章取義,念出底下一句,我自己罵我自己不成!』」
朱自清《清華的一日》:「宋人攻擊王介甫,說他將明妃寫成一個不忠君不愛國的人,其實是斷章取義,故入人罪。」
○鑽木取火:ㄗㄨㄢ ㄇㄨˋ ㄑㄩˇ ㄏㄨㄛˇ上古時代以尖石鑽木,藉磨擦生熱以點燃木材生火的方法。
○鑽冰取火:ㄗㄨㄢ ㄅㄧㄥ ㄑㄩˇ ㄏㄨㄛˇ比喻徒勞無功。比喻極不可能做到的事情。
《全元散曲‧普天樂‧嘲風情》:「姐姐每鑽冰取火,婆婆每指山賣磨。」
西遊記˙第二十八回:「我這一去,鑽冰取火尋齋至,壓雪求油化飯來。」
○鑿空取辦:ㄗㄠˊ ㄎㄨㄥ ㄑㄩˇ ㄅㄢˋ指巧立名目,勒索搾取。
宋‧俞文豹《吹劍錄》:「薛寺正季宣謂州縣鑿空取辦,雖有奉法吏,欲寬弛而不得騁。」
宋‧丘珂《愧郯錄‧作邑之制》:「間有賦人實窄,鑿空取辦,郡縣不相通融,鮮不受督趣。」
○鑿柱取書:ㄗㄠˊ ㄓㄨˋ ㄑㄩˇ ㄕㄨ指秉承先人的遺訓。
王闓運《常公神道碑》:「公體山川之醇氣,稟玉石之上靈,鑿柱取書,安弦習禮。」

○兩害相權取其輕:ㄌㄧㄤˇ ㄏㄞˋ ㄒㄧㄤㄑㄩㄢˊ ㄑㄩˇ ㄑㄧˊ ㄑㄧㄥ形容處理事情時,先衡量輕重得失,再選擇傷害較小的方法去做。權,衡量。取,選擇。輕,指為害較小者。
◎這兩種方法實行起來都有壞處,「兩害相權取其輕」,我看就採取第一項好了。
○攻無不取,戰無不勝:ㄍㄨㄥ ㄨˊ ㄅㄨˋ ㄑㄩˇ ㄓㄢˋ ㄨˊ ㄅㄨˋ ㄕㄥˋ沒有攻佔不下來的。形容力量無比強大。
《戰國策‧秦策二》:「是知秦戰未嘗不勝,攻未嘗不取,所當未嘗不破也。」
◎這支常勝軍攻無不取,戰無不勝,所向披靡。
○君子愛財,取之有道:ㄐㄩㄣ ㄗˇ ㄞˋ ㄘㄞˊ,ㄑㄩˇ ㄓㄧㄡˇ ㄉㄠˋ財富人人都愛,但必須以正當的手段取得才行。有道,合乎義理。
孟子盡心上:「求之有道,得之有命。」
◎所謂「君子愛財,取之有道」,這種賄賂的錢,你絕不能收。
○見之不取,思之千里:ㄐㄧㄢˋ ㄓ ㄅㄨˋ ㄑㄩˇ ㄙ ㄓ ㄑㄧㄢㄌㄧˇ見到時不拿過來,等到以後想要時,就變得遙遠而難取。比喻事不及時,則後悔莫及。亦作「見物不取,失之千里」。
永樂大典戲文三種˙宋‧無名氏《張協狀元》˙第二十八齣:「見之不取,思之千里。只道張協狀元,不知榜眼探花是那裡人,買本看。」
明‧張風翼《紅拂記‧俊傑知時》:「呀,道兄差矣!豈不聞見之不取,思之千里,既遇明主,何必遠去?」
○見物不取,失之千里:ㄐㄧㄢˋ ㄨˋ ㄅㄨˋ ㄑㄩˇ ㄕ ㄓㄑㄧㄢ ㄌㄧˇ見到時不要,等到想要時,已因相去遙遠而難以取得了。比喻事不及時,則後悔莫及。亦作「見之不取,思之千里」。
明˙張鳳翼˙紅拂記˙第十六齣:「呀!道兄差矣!豈不聞見物不取,失之千里,既遇明主,何必遠去?」
○取之不盡,用之不竭:ㄑㄩˇ ㄓ ㄅㄨˋ ㄐㄧㄣˋ ㄩㄥˋ ㄓㄅㄨˋ ㄐㄧㄝˊ資源豐富,取用不完。拿不完,用不盡。形容非常豐富。亦作「取之無禁,用之不竭。」竭:盡,完。
歧路燈˙第七十五回:「況這些物件,在貧道乃是取之不盡而用之不竭的,何足介懷。」
◎水資源並不是取之不盡,用之不竭,因此我們要珍惜用水。
○取之無禁,用之不竭:ㄑㄩˇ ㄓ ㄨˊ ㄐㄧㄣˋ ㄩㄥˋ ㄓㄅㄨˋ ㄐㄧㄝˊ資源豐富,取用不完。亦作「取之不盡,用之不竭」。
宋‧蘇軾《前赤壁賦》:「惟江上之清風,與山間之明月,耳得之而為聲,目遇之而成色,取之無禁,用之不竭。」
○取法乎上,僅得乎中:ㄑㄩˇ ㄈㄚˇ ㄏㄨ ㄕㄤˋ ㄐㄧㄣˇ ㄉㄜˊ ㄏㄨ ㄓㄨㄥ取上等的為準則,也只能得到中等的。指做事要高標準嚴要求。
語出唐太宗《帝範》卷四:「取法於上,僅得為中,取法於中,故為其下。」

○將欲取之,必先與之:ㄐㄧㄤ ㄩˋ ㄑㄩˇ ㄓ ㄅㄧˋ ㄒㄧㄢㄩˇ ㄓ要想奪取些什麼,得暫且先給些什麼。指先付出代價以誘使對方放忪警惕,然後找機會奪取。
《老子》三十六章:「將欲奪之,必固與之。」
◎常有的情形是,如果想爭取認同,獲得別人的支持,往往得先給予對方若干好處或協助。這是「將欲取之,必先與之」的原則。
○戰無不勝,攻無不取:ㄓㄢˋ ㄨˊ ㄅㄨˋ ㄕㄥˋ ㄍㄨㄥ ㄨˊ ㄅㄨˋ ㄑㄩˇ形容軍隊力量強大,百戰百勝。或比喻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。
語本《戰國策·‧秦策二》:「是知秦戰未嘗不勝,攻未嘗不取,所當未嘗不破也。」
明‧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六十回:操謂松曰:「吾視天下鼠輩猶草芥耳。大軍到處,戰無不勝,攻無不取,順吾者生,逆吾者死。汝知之乎?」
○舉如鴻毛,取如拾遺:ㄐㄩˇ ㄖㄨˊ ㄏㄨㄥˊ ㄇㄠˊ ㄑㄩˇ ㄖㄨˊ ㄕˊ ㄧˊ舉一根羽毛,拾一件東西。比喻事情容易做,不費氣力。
《漢書‧梅福傳》:「舉秦如鴻毛,拾楚若拾遺。」

○弱水三千,只取一瓢飲:ㄖㄨㄛˋ ㄕㄨㄟˇ ㄙㄢ ㄑㄧㄢ ㄓˇˋ ㄑㄩˇ ㄧ ㄆㄧㄠˊ ㄧㄣˇ「弱水三千,只取一瓢飲」意思是說弱水有三千里,水雖多,但我只舀其中一瓢來喝。一般以為此語出自紅樓夢˙第九十一回:「寶玉呆了半晌,忽然大笑道:『任憑弱水三千,我只取一瓢飲。』」「弱水」原指傳說中的河流。紅樓夢此處情節恰為林黛玉試探寶玉對寶釵的心意,所以後來引此語多將「弱水」比喻作愛河情海。「弱水三千」指情愛心意很多(或對象很多),「一瓢飲」是指「只取其中之一」的意思。引申為可愛者雖多,但只喜歡一人,多用在愛情方面。
◎如果人人堅持「弱水三千,只取一瓢飲」,就不會有外遇問題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