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義析辨【見】
※見:(一)ㄐㄧㄢˋ (二)ㄒㄧㄢˋ
(一)ㄐㄧㄢˋ(動詞)
1.看到、看見。如:「相見恨晚」、「眼見為憑」、「顯而易見」。
○總為浮雲能蔽日,長安不「見」使人愁。
○「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,朝如青絲暮成雪。」(唐.李白.將進酒)
○「見」一美人,自光中出。(勞山道士)
○又患闇於自「見」。(曹丕.典論.論文)
○斯不自「見」之患也。(曹丕.典論.論文)
○惟萌於不必憂之地,而寓於不可「見」之初。(指喻)
○「我見青山多嫵媚,料青山,見我應如是。」(宋.辛棄疾.賀新郎.甚矣吾衰矣詞)
○採菊東籬下,悠然「見」南山。(陶潛.歸園田居)
○誠能「見」可欲,則思知足以自戒。(魏徵.諫太宗十思疏)
2.晉見、覲見、拜會、訪問。如:「謁見」、「拜見」。
○若使燭之武「見」秦君,師必退。
○「公將戰,曹劌請見。」(左傳.莊公十年)
3.會晤、接待、接見。如:「接見」、「他現在不方便見客。」。
○「秦王坐章臺,見相如。」(史記.卷八十一.廉頗藺相如傳)
○賓客上謁,未嘗不踞床而「見」。(虯髯客傳)
4.會見。
○似矣。亦須見之,李郎能致吾一「見」否?(虯髯客傳)
○相「見」大喜,偕詣劉氏。(虯髯客賺)
5.遇到。如:「見光死」、「見水即溶」、「見風就裂」。
「宋華父督見孔父之妻于路。」(左傳.桓公元年)
(名詞)
6.看法、見解。如:「淺見」、「偏見」、「遠見」、「成見」、管窺之「見」。
○此又與兒童之「見」無異。
「私慕魯女存國之志,敢陳愚見。」(晉書.卷四十二.王渾傳)
7.姓。如宋代有見華。
(副詞)
8.表示逐漸的趨向、趨勢。如:「日見好轉」、「日見興旺」。
9. (代詞性助詞)用在動詞前,表示主體對所涉及的對象如何(代「我」)。如:「請勿見笑」、「請多見諒」、「有何見教」。
○生孩六月,慈父「見」背。(文選.李密.陳情表:「見背」即「背棄我」)
○他人「見」問,固不言;兄之問,則無隱矣!(「見問」即「問我」)
○都督「見」委,自當效勞。(孔明借箭)
○張祖希若欲相識,自應「見」詣。
○惠示諸物於鄙賤,割所珍以「見」賜(徐淑.又報嘉書)
○范進道:岳父「見」教的是(吳敬梓.范進中舉)
10. (助詞) (介詞)被。用在動詞前,表示被動。
○「信而見疑,忠而被謗。」(史記.卷八十四.屈原賈生傳)
○匹夫「見」辱,拔劍而起。(蘇軾.留侯論)
○百姓之不「見」保,為不用恩焉。(孟子)
○以此長不「見」悅於長吏,僕則愈益不顧也。
(二)ㄒㄧㄢˋ(動詞)
11.顯露、顯現、顯出、表現。同「現」。如:「情見乎辭」。
○寄身於翰墨,「見」意於篇籍。(曹丕.典論.論文)
○夫人善於自「見」,而文非一體,鮮能備善。(曹丕.典論.論文)
○「見」意於篇籍。(曹丕.典論.論文)
○必當有以自「見」。(曹丕.典論.論文)
○觀其所以微「見」其意者。(蘇軾.留侯論)
○高祖發怒,「見」於辭色。(蘇軾.留侯論)
○時窮節乃「見」,一一垂丹青。(文天祥.正氣歌)
○「圖窮而匕首見。」(戰國策.燕策三)
12.舉荐、介紹。
○「齊豹見宋魯於公孟。」(左傳.昭公二十年)
○「進以謙名公之胄,欲與為婚,見其二子,使擇焉。」(三國志.卷二十一.魏書.王粲傳)
13.出仕。
○天下有道則「見」,無道則隱。(論語.泰伯)
(形容詞)
14.現在。同「現」。
○「供狀人劉玉娘,見年三十五歲。」(元.孟漢卿.魔合羅.第三折)
15.現有的。同「現」。
○「見卒不過二十萬而已矣。」(戰國策.韓策一)
○「士卒食芋菽,軍無見糧。」(史記.卷七.項羽本紀)
(名詞)
16.古代棺木上的裝飾。
○「藏器於旁加見。」(儀禮.既夕禮)鄭玄.注:「見,棺飾也。」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