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錄索引
頁次
第一~九品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
第十~十四品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2
第十五~十七品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3
第十八~二十一品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4
第二十二~二十六品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5
第二十七~三十品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6
第三十一~三十二品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7
金剛經心續
金剛般若波羅蜜經
心續─→無間─→無漏─→永續─→成金剛
─→能補一切缺。能降五毒勇。能化剛強心。能生無量寶。
能成一切佛。能生一切法。能離一切相。能生般若行。
|
有念即能染,說出即是垢。成就即成就染及垢。相出即非相,卻成金剛是不可能的。剎土是造相,造者名諸佛。眾生千萬不要以為有個家?處處是家,處處無家也!
|
看經練中觀,
經看細微入。
|
看經知佛行,
經看反觀己。
|
看經是頓修,
經看久劫成。
|
看經是遮眼,
經看人法空。
|
第一品
1.寄居掛單,身無分文。
|
3.因緣成熟,集大成者。
|
2.乞食廻向,修慚愧行。
|
4.佛開法堂,有緣者來。
|
第二品
1.四問佛答演金剛。
2.佛善咐囑、善咐念諸菩薩。佛父、父子密行,外人不得知。
|
3.善男子、善女人,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,名新生兒、赤子心。佛種新芽露出地面,欲得一席之地。
4.應云何住?食衣住行如何照料?奮鬥生存,如何不被淘汰?
5.云何降伏其心?如何教化新生兒?如世俗的16年教育──小六、國三、高大共7,合為16。如出世修行的三大阿僧祇劫行。
如例釋迦自燃燈佛至成佛,供養了22萬8千尊佛教育。
|
6.我相,三世諸佛離一切諸相故,善咐念、善咐囑諸菩薩。
人相,善男子、善女人,離一切是非、迷悟、……相對論,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。
眾生相,應云何住?當依如來功德力,以無住為本,
無住故無本。無所得故;清淨故,立一切法故。
當成就佛的俱生無行作意生身。
壽者相,云何降伏其心?依般若故,能度一切苦厄故,
能超生死故。慧無限故命無窮,乘願再來是常法。
|
第三品
1.大地12類眾生,盡成佛及其剎土。如同大地每塊地皆有森林。
12類眾生生活其中如樂園。
2.不同點是佛及剎土是十善十度行,非佛及土是五毒盛行。
|
3.如此任務,若有四相即無法完成。
如釋迦作忍辱仙人……。 齊柏林墮(墜)機……。
他們都是離四相修行者,但成就卻因發心異而不同呈現。
|
4.菩薩造林是十度修行,學作師。 佛化林是教化之師。
大地萬物、12類眾生不要濫用。
|
第四品
1.於法,應無所住。故無量法可用。
2.於相,不住相。故不會停留在那一境上。
3.心法無盡生,相相隨處滅。
4.福德、虛空、法、相,四者不可思議。
|
第五品
1.相去心欲留,一生相簿滿虛空。心花相移,早已迷失其中。
故名為相所迷所誤,滿眼昏花也。相上作功夫,怎會生悟?
|
2.如來身相千變萬化,那個是如來?那個不是?
3.見若成物,名物見,誤見也,誤中機關也。
|
4.見若成見,名劍劍,拿劍砍人,是無形殺手,千萬要不得。
故圓覺經云:照與照者,同時寂滅。
|
5.見相不知義,不如不見。離相才能見,暗中眼早已如影隨形,因善用五眼故。
|
6.天地萬物之相,知其因果始末,唯佛一人。
7.因不知因果故,見相名虛妄。真實義,向來不懂。
|
第六品
生實信者:
1.得聞如是言說章句。 2.如來滅後,(後)五百歲。
3.持戒修福者,已具足因緣故。 4.能生信心,以此為實。
5.乃至一念生淨信者。
6.是諸眾生無有六無明法,無有六相覆蓋故。
心不取相故,不取法相故,不取非法相故。
7.不取法,不取非法,故無六相。
8.知我說法,如筏喻,故得無量法。能度彼岸,能度眾生,當然擁有海陸空任何工具。
9.法尚應捨,已到故捨,未到不能捨。
10.何況非法?別的工具不管用故。特指沒有特別工具,
沒有具足福德因緣者。當然無法入佛剎、至彼岸。
|
第七品
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?
1.無有法,無有定法,無有不定法。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。
2.清淨本質,不是用法能得的。
3.清淨本質,不會滲(摻)雜有法、無法,定法、不定法……諸垢的。
|
如來有所說法耶?
1.無有法,無有定法,無有不定法可說。
2.離有說、無說二論,離有所、無所二所。
|
3.不可取,不必外加,本具有。不可說,未達程度故,未證故。
非法,萬法因妄起故。非非法,不再頭上按頭,法上加非法。
|
4.有說、無說故,有法無法故。
一切賢聖,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。 有為、無為,皆名法。
三世諸佛是有為?無為?差別?平等?
|
5.法若有說,名無法,因無法對治故。
法若無說,名有法,已證、已具、已足故。
|
第八品
1.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,以用布施。 所得福德多,是福德故。
非福德性故,因多由福德性生出故。
福德如影隨形,用過即無。
福德性無形無影,不受福德故。是離自性的,無性,
亦無無性。
| ||
2.於此經中,
|
Ⓐ受持乃至四句偈等。
Ⓑ為他人說。
|
ⒶⒷ勝財施故。
|
3.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,皆從此經出故。
此經為財源總田,為諸佛母,為法母。
| ||
4.所謂佛法者,成佛能用。 即非佛法。法尚應捨,何況非法?
|
第九品
1.三界大學四果分列一、二、三、四年級。 菩薩十地研究所。
三世諸佛是三乘及眾生教授師。
|
2.實無有法名四果、菩薩、佛、眾生。所謂眾生,即非眾生故。
|
第十品
1.如來在燃燈佛(或一切諸佛)所,於法實無所得。
清淨故得授記。
2.菩薩於法實無所得,故能莊嚴佛土。二者成就不同。
|
3.不應住六塵生心。
應無所住──無住、無依為本。
而生其心──依三世佛功德力,依行深般若故。
|
4.身大,非大身。非身,名大身。住塵名身大,依佛修能大身。
|
第十一品
1.恆河、恆河沙、恆河數、恆河沙數,四者無量,
能出生無量故。
2.比第八品更多的,以用布施。
| ||
3.於此經中,
|
Ⓐ乃至受持四句偈等。
Ⓑ為他人說。
|
ⒶⒷ勝前福德。
|
第十二品
1.隨說是經,乃至四句偈等,法師如佛。
| |
2.當知此處,即佛所。
Ⓐ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,皆應供養。
| |
三寶:
|
①佛,已成就、未成就、當成就。
②法,金剛經。
③僧,法師、精進修行者。
|
Ⓑ若尊重弟子,三寶如一故。
|
第十三品
1.名正言順,佛命名,後世有所依。
2.以是名字,汝當奉持。若諸法有名,即如筏喻。
乘法乘名至彼岸有所工具。
|
3.三世諸佛如船夫。法即船。僧即被載之眾。
4.精進者自然請到飛艇。怠惰者自然坐破船,有下沉可能性愈大。
5.至彼岸時,眾散,船夫走,留下船,又另請另一批眾生了。
6.船可大可小,視發心而定。
7.釋迦開的是潛艦,阿彌陀佛是豪華遊艇……。
|
8.不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。
Ⓐ諸微塵,非微塵故。 Ⓑ諸世界,非世界故。
Ⓒ如來無所說故。 Ⓓ三十二相,即是非相故,當離一切相故。
|
第十四品
1.開耳見法如見佛。以前不知佛面目,如今悲泣如認父。
2.信心清淨,則生實相。是實相者,則是非相。
一切相即非相故,何況實相?清淨無相,信心能入,無所入。
|
3.不足為難即是難。大悟小悟,集千劫才得一悟。
4.無四相故能信解,故名第一希有。
5.離相見法,離法見性,離性知空。若有自性,即落入因緣法。
6.離一切諸相。則名諸佛。故於一切相中求佛見佛,無有是處。
|
7.不驚,心中無雷劈。 不怖,因果不容瞞,當然面對。
不畏,八苦入八正道,能作師子王。生死是斷相、滅相。
|
8.如來說第一波羅蜜,已得、已過、無念。
非第一波羅蜜,現在,轉法,無毒家園。
是名第一波羅蜜,未來,依然,儀軌常轉。
|
9.忍辱仙人是必修課。無四相才能成事完事故。
深入無人無法之境,名如意。停損點是常人事。
|
10.應生嗔恨,即名凡夫。
11.應離住六塵生心,天女下凡也落難。凡夫染塵,亦無法飛昇。
情重下墮,想清入梵。
|
12.應生無所住心,三界為火宅故。菩薩清涼能滅火,
名打火隊員。
13.若心有住,即染火,招火焚。
14.利益眾生,不要作塵上加塵事。要封塵,好好清理一下。
15.一切眾生,則非眾生。因如來說一切諸相,即是非相。
|
16.如來是真語者,實修才能成真。
實語者,得幾分利益,不要去騙人。
如語者,如菩薩見佛,得解多少法。
不誑語者,狂者無實有慢。未得謂得,未證名證。
超過一切不可能事,比佛還能。
不異語者,不是96外道語。尚在輪迴中說夢話。
|
17.如來所得法,無漏故。此法無實無虛,不是相對法伎倆。
相對只能造是非,不能解決故。
|
18.心住於法,而行布施,如人入暗,則無所見。法在前領路,
當然無法變通。硬生生的強制他人領受,怎能心服口服?
至時被暗箭傷到,又說倒霉,世間怎麼那麼無常?
|
19.若心不住法而行布施,如人有目,日光明照,見種種色。
心不住於法,故不會被法相罩頭。故法離、光出,
虛空皆有目。目光是你伴,隨到之處如親人訪。
能見三世諸佛色,亦能見眾生種業色。
|
20.當來之世,……成就無量無邊功德。
Ⓐ佛加持力故。
Ⓑ己精進力故。功夫到時自然成。佛來到訪是路過。
法尚應捨,何況非法?不要憶(臆)想未來如何?
再想,一切功德也沒了。
|
第十五品
1.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,其福<聞此經典,信心不逆
<書寫、受持、讀誦<為人解說<為發大乘者說
<為發最上乘者說<能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。
|
2.若樂小法者。著四見者:
Ⓐ不能聽受、讀誦。
Ⓑ為人解說,以大作小,以小作大。
胡亂謗佛謗經謗法,目的──得八風故。
|
3.金剛有塔,不易見。若見有處,當審查。
不要以相見佛、以相見塔。
|
第十六品
1.前因──善男子、善女人,具足福德者。
2.中緣──正在進行式,受持讀誦此經。
3.若為人輕賤,過去世業果墮惡道。或今有人輕慢此修行者。
|
4.以今世人輕賤故,先世罪業則為消滅。因:
Ⓐ修行成就,懂得處理故。 Ⓑ三世諸佛加持力故。
|
5.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指:
Ⓐ發大乘心者成就。 Ⓑ上乘向上一指者成就。
Ⓒ願荷擔如來家業者成就。
|
6.能受持讀誦此經功德>我於燃燈佛前,得值八百四千萬億
那由他諸佛,供養承事,無空過。
|
7.我若具說,或有人聞,心則狂亂,狐疑不信。
以為魔說故,以為邪說故,以為神話故。
|
第十七品
1.善男子、善女人,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。
如同菩薩行故。應離四相。
|
2.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。
3.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燃燈佛則不與我授記。
|
4.如來者,即諸法如義。即離一切諸相。
如義者。如意滿足眾生利益。
非奴義,如人住法。故住於暗。
|
5.無實無虛。一切皆如故。
故如來說,一切法皆是佛法,唯佛如意,能用故。
一般人使用無明如,非真如。
|
6.一切法者,96外道或佛法──無四相。即非一切法,
應離一切相、一切法故。所謂法即非法,相即非相故。
|
7.人身長大如須彌山,是塵身。大身是離四相故,
無限變化身故。
8.我當滅度無量眾生。則不名菩薩。
9.無有法名為菩薩。
10.我當莊嚴佛土,是不名菩薩。因未通達無我法者。
|
第十八品
1.如來具足五眼,無漏故。
2.恆河、恆河沙、恆河沙數佛世界。所有眾生,若干種心,如來悉知。
|
3.如來說,諸心皆為非心,是名為心。
三心不可得故,無少法少相少心可得故。五眼六通已證故。
若可得即有漏即有盡,無法通透一切。所謂無漏盡知也。
|
第十九品
1.福德有實,即會虛。福德得多,終會無。
以福德無故,得福德多。
虛空,自性空,當然可容一切。何況是福德?
|
第二十品
1.具足色身見?如實即有虛。不應以色身見,無實無虛故。
色身為塵身。佛身非塵身,乃金剛身、變化身。
塵身有相,即非身。
2.具足諸相,諸相具足。諸相即非相故,故不得見如來。
|
第二十一品
1.勿謂如來作是念:我當有所說法。
若有,即為謗佛。不能解我所說。
|
2.說法者,幻人、幻師。
無法可說,言語道斷,是斷法滅見。
是名說法,空谷能傳音。因緣際會是幻有。
應無所住,無住、無本故。
|
3.彼非眾生,非不眾生。是非混亂故。
4.眾生即非眾生,是名眾生。是相不可得故。所謂相即非相故。
無法可名眾生、菩薩、佛……。
|
5.大道無名,萬物有名,皆名相。名相即非相故,無以名之,強按名。
|
第二十二品
1.無所得,無少法可得、少相可得。
清淨無一物,無五欲五毒。有得即有捨,得得捨捨即煩惱。
|
第二十三品
1.是法平等,空法故,不生不滅故無我慢。
無有高下,不增不減,不垢不淨。
2.以離四相、空智、般若,修一切善法,自然垂(唾)手可得。
|
3.所言善法者,即有惡法。如來說非善法非惡法。
法在人用,可善可惡,得果自不同。
善法修,順憎上;惡法修,逆憎上。
一切眾生皆為師,不能失。
|
第二十四品
財施不如法施,單一論。財施能生法施,二全其美,更圓滿。
法施能生更多財,法財兼得。
財中有法,法中有財,層層幻化網。
能生無量十度行,無量波羅蜜行。
|
第二十五品
第17品言菩薩,今言佛。
若有眾生可度,即名有四相佛。
如來說有我,即非有我。凡夫以為有我。
殊不知,凡夫者,如來說非凡夫。
應離假名、非相、非法。無少名可得。
|
第二十六品
三十二相觀如來,轉輪聖王即是,梵王即是,魔王亦可,
女人也行。神通萬化是騙術。
|
造作總會漏(露)馬腳,欲作指鹿為馬行,勿作顛倒行。
話一出口即辨真假,內行人知。
|
以色見我是色佛,是佛色。
音聲求我是音佛,是囚佛。聞聲不見佛,勿作恐怖樣。
是人行邪道,邪道見正佛,佛魔分不清。
以邪為正,以正為邪,會誤判。
不能見如來。見了如來也不知。
|
第二十七品
如來不以具足相,或以具足相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即名有實有虛。二者皆是斷滅見,故能斷佛種,常作一闡提。
|
第二十八品
得成於忍。人法雙空,照與照者,同時寂滅。
故能得三昧入涅槃。成就當然大於十度十施。
不受不貪故,名多餘福德。廻向是最好方法。
|
第二十九品
如如不動,無來無去,無法無示無相。
來來去去是示相示法,是生滅法。
|
第三十品
若微塵實有者,佛則不說是微塵眾。
一合相則是不可說,七大清淨故。 貪著其事,故生煩惱。
|
第三十一品
佛說四見,是不能見佛的。
知、見、信、解、行、證是佛六法全書。
|
第三十二品
為人演說。當不取於相。如如不動。
一切有為、無為,相、無相。無少法可得、少相可得。
不動故,不增不減故,不生不滅故,不垢不淨故。
三不能通如如。
|
【補充】二乘12疑
1.第6品
|
頗有眾生,得聞如是言說章句,生實信不?
|
2.第14品修正後
|
當知是人,成就第一希有功德。
|
3.第14品
|
我今得聞如是經典,信解受持,不足為難。
不驚、無涕淚悲泣事。
不怖、心無罣礙,直心通佛法。
不畏、發大心,超生死海,入佛大海。
|
4.第17品
|
若作是言:我當滅度無量眾生。則不名菩薩。
|
5.第17品
|
我當莊嚴佛土。
|
6.第21品
|
汝勿謂如來作是念:我當有所說法,莫作是念。故後有法華經授記說,但不同於燃燈佛授記說。
|
7.第21品又來
|
世尊,頗有眾生,於未來世,聞說是法,生信心不?
|
8.第25品
|
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:我當度眾生。
|
9.第27品
|
汝若作是念:如來不以具足相故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
|
10.第28品
|
世尊,云何菩薩不受福德?
|
11.第29品
|
若有人言:如來若來去、坐臥。是人不解我所說義。
|
12.第31品
|
若人言:佛說四見。是人不解我所說義。
|
有11不可思議:
①三界諸行。②三界皆空。③三界有為。④三界無為。
⑤三界有住。⑥三界無住。⑦業。⑧龍。⑨佛。⑩禪。⑪發心。
|
金剛經四大註釋在:
1.楞嚴經,示眾生因果及降伏法。
2.維摩詰經,示應無所住義,在第七品。
3.四相在圓覺經中示。
4.結果示現在──心經:佛、菩薩差異。
法華經:授記。 華嚴經:菩薩密行。
|
《維摩詰經第七品》.觀眾生業緣品
離四相,觀無明幻化,故三界一切境起於無明。
剎土、菩提,幻化,三(二)自性空、無二相,皆以無住為本,
才能轉法平等。
|
1.生死有畏,菩薩當何所依? 2.當依如來功德力。
3.當住度脫一切眾生。 4.除其煩惱故,當行正念。
5.當行不生不滅。不善不生,善法不滅。
6.以身為本,欲貪為本。 7.虛妄分別為本。顛倒想為本。
8.無住為本,無住則無本。 9.故能立一切法(清淨故)。
10.無所得故(能)度眾。依般若故(能)除生死畏。
|
左觀右發是初因,
不空福功是結果。
中央清淨能指揮。(佛教)
左右二手如展翅,
耶穌飛翅如神鷹,
天使去處即得救。(基督教)
觀音千手千眼是
立於不退轉法器。
|
問難,發問使人難以啟口。
難問,難得一問,卻太超過。
應不犯惱他人戒,
因而生下禍端。
|
釋迦花化(開示),
迦葉化法(悟入)。
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