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以『各』為字根衍生的字】
|
客
|
|
路 賂 輅 洛 烙 珞
絡 袼 酪 駱 咯 胳
格 挌 骼 恪 貉 髂
|
各
|
鵅
|
|
|
|
──歡迎引用資訊,但請註明來源!
※各:ㄍㄜˋ[代]1.指代一定群體中的不同個體本身。如:「各自」。
《論語.公冶長》:「盍各言爾志?」
[形]2.每。如:「各個」。
《史記.卷一二三.大宛傳》:「令外國客遍觀各倉庫府藏之積。」
※路:ㄌㄨˋ[名]1.道路,供人馬舟車等行走的途徑。如:「水路」、「陸路」、「高速公路」。
宋.岳飛〈滿江紅.怒髮衝冠〉詞:「三十功名塵與土,八千里路雲和月。」
2.條理、紋理。如:「思路」、「紋路」。
南朝梁.沈約〈瑞石像銘〉:「心路照通,有感斯順。」
3.方法、途徑。如:「生路」、「活路」。
唐.王勃〈滕王閣序〉:「無路請纓,等終軍之弱冠。」
4.種類。如:「他們是那一路人?」
《西遊記》第五一回:「這一路拳,走得似錦上添花。」
5.地區、區域。
《三國演義》第一五回:「自是東路皆平,令叔孫靜守之。」
《儒林外史》第四一回:「這一日燒香回來,人見他是下路打扮,跟了他後面走的就有百十人。」
6.路線。如:「五路公車」。
《水滸傳》第五○回:「今日宋江分兵做四路,來打本莊。」
7.姓。如漢代有路溫舒。
古意老師國文講義
※賂:ㄌㄨˋ[動]1.贈送財物給人。
《左傳.桓公二年》:「以郜大鼎賂公。」
《北史.卷七○.杜杲傳》:「并賂黔中數州地,仍請畫野分疆,永敦鄰好。」
2.行賄,贈送財物而有所求。如:「賄賂」。
《晉書.卷七九.謝安傳》:「賊厚賂泓,使云『南軍已敗』。泓偽許之。」
[名]3.財物。
《左傳.莊公二十八年》:「數之以王命,取賂而還。」
《文選.司馬遷.報任少卿書》:「家貧,貨賂不足以自贖。」
○賄賂:ㄏㄨㄟˋ ㄌㄨˋ(1)以財物買通他人。=行賄。
《三國演義》第三回:「朝廷將治其罪,因賄賂十常侍幸免。」
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四:「世間有考試官私通關節、賄賂徇私、黑白混淆,使不才倖幸、才士屈抑的,此皆吾術所必誅者也!」
(2)行賄的財物。
《三國演義》第二回:「左右密報張讓,讓等轉告何苗,又多送賄賂。」
○行賄:ㄒㄧㄥˊ ㄏㄨㄟˋ以財物賄賂他人。也作「行賕」。=賄賂。
《宋史.卷四六.度宗本紀》:「其子大忠挾多資為父行賄,且自希榮進。」
※輅:ㄌㄨˋ[名]車前的橫木。《說文解字.車部》:「輅,車軨前橫木也。」
《史記.卷九九.劉敬傳》:「婁敬脫輓輅,衣其羊裘。」唐.司馬貞.索隱:「輅者,鹿車前橫木,二人前輓,一人後推之。」
古意老師國文講義
※洛:ㄌㄨㄛˋ[名]1.參見「洛水」條。
○洛水:ㄌㄨㄛˋ ㄕㄨㄟˇ河川名:
(1)源出於陝西省雒南縣冢嶺山,東南流入河南省境內,至鞏縣洛口入黃河。也稱為「雒水」。
(2)源出陝西省定邊縣東南白於山,至朝邑縣入渭河。南北直貫陝西省中部,與渭河並為陝西省二大重要河流。也稱為「北洛水」。
2.大陸地區洛陽的簡稱。
3.姓。如明代有洛忠。
※烙:ㄌㄨㄛˋ(語音)ㄌㄠˋ(讀音)ㄌㄨㄛˋ[動]1.用燒熱的金屬在牛馬或物體上留下標誌。如:「烙印」。
○烙印:ㄌㄠˋ ㄧㄣˋ(1)將金屬器具用火燒熱,在牛馬或器物上燙印文字,以資辨別。
《元史.卷一○○.兵志三》:「朝廷歲以九月、十月遣寺官馳驛閱視,較其多寡,有所產駒,即烙印取勘。」
(2)引申為深刻的印象。如:「那次車禍的目擊經驗,在我心裡深深地打上了個烙印,永難磨滅。」
2.熨、燙。如:「烙衣服」。
3.將食物放在燒熱的鍋上烤熟。如:「烙餅」。
《儒林外史》第一回:「王冕自到廚下烙了一斤麵餅,炒了一盤韭菜,自捧出來陪著。」
4.參見「炮烙」條。
○炮烙:ㄆㄠˊ ㄌㄨㄛˋ古代一種刑法。用燒紅的鐵器灼燙身體的酷刑。也作「炮格」。
《荀子.議兵》:「紂刳比干,囚箕子,為炮烙刑。」
《韓非子.喻老》:「紂為肉圃,設炮烙,登糟邱,臨酒池。」
古意老師國文講義
※珞:ㄌㄨㄛˋ參見「瓔珞」條。
○瓔珞:ㄧㄥ ㄌㄨㄛˋ以珠玉綴成的頸飾。也作「纓絡」。
《南史.卷七八.夷貊傳上.海南諸國傳》:「其王者著法服,加瓔珞,如佛像之飾。」
《紅樓夢》第八回:「一面說,一面解了排扣,從裡面大紅襖上將那珠寶晶瑩黃金燦爛的瓔珞掏將出來。」
※絡:(一)ㄌㄨㄛˋ (二)ㄌㄠˋ
(一)ㄌㄨㄛˋ[名]1.綿絮、粗綿。《說文解字.糸部》:「絡,絮也。」
2.網。
《文選.張衡.西京賦》:「振天維,衍地絡。」李善注引薛綜曰:「絡,網也。」
3.繩索。
唐.王勃〈乾元殿頌〉:「祥飛井絡,震鱗題瑞朔之元。」
4.馬籠頭。
南朝梁.簡文帝〈西齋行馬詩〉:「晨風白金絡,桃花紫玉珂。」
唐.李白〈陌上桑〉詩:「五馬如飛龍,青絲結金絡。」
5.瓜果內的網狀纖維。如:「橘絡」、「絲瓜絡」。
6.中醫上指人體的血管和神經系統。如:「經絡」、「脈絡」。
○經絡:ㄐㄧㄥ ㄌㄨㄛˋ(1)中醫上指人體內氣血運行的主幹和分支。
(2)可供遵循的線索、竅門。
《海上花列傳》第二回:「頭一埭到上海,陸裡曉得白相個多花經絡。」
《官場現形記》第三○回:「冒得官聽了,心上尋思:『原來求差使有許多經絡。』連忙謝了又謝。」
○脈絡:ㄇㄞˋ ㄌㄨㄛˋ(1)血管的統稱。如:「人體全身都有脈絡分布。」
(2)條理。
《宋史.卷四二八.道學列傳二.楊時》:「凡紹興初崇尚元祐學術,而朱熹、張栻之學得程氏之正,其源委脈絡皆出於時。」
元.劉壎《隱居通議.卷一八.文章》:「蓋古人作文,俱有閒架,有樞紐,有脈絡,有眼目。」
[動]7.纏繞。
宋.陸游〈山園書觸目〉詩:「瘦篁穿石竅,古蔓絡松身。」
8.包羅。
《文選.班固.西都賦》:「罘網連紘,籠山絡野。」
9.套住。
唐.李賀〈莫愁曲〉:「青絲繫五馬,黃金絡雙牛。」
10.維繫、聯繫。如:「聯絡」、「籠絡人心」。
○聯絡:ㄌㄧㄢˊ ㄌㄨㄛˋ連繫。=連繫。
如:「記得打通電話給他,聯絡一下情感。」
○籠絡:ㄌㄨㄥˊ ㄌㄨㄛˋ籠與絡,均為羈絆動物的器具。引申為以權術或手段統御他人。=拉攏、羈糜。
《宋史.卷四三五.儒林傳五.胡安國傳》:「自蔡京得政,士大夫無不受其籠絡。」
○攏絡:ㄌㄨㄥˇ ㄌㄨㄛˋ使用手段拉攏別人。如:「攏絡人心」。
(二)ㄌㄠˋ參見「絡子」條。
○絡子:ㄌㄠˋ ˙ㄗ用線索結成的網子,可以裝物。
《紅樓夢》第三五回:「寶玉笑向鶯兒道:『煩你來不為別的,也替我打幾根絡子。』鶯兒道:『裝什麼的絡子?』」
古意老師國文講義
※酪:(一)ㄌㄨㄛˋ (二)ㄌㄠˋ
(一)(讀音)ㄌㄨㄛˋ[名]1.以動物乳汁所製成的半凝固食品。
明.張自烈《正字通.酉部》:「酪,牛馬乳所造。」如:「牛酪」、「乳酪」。
(二)(語音)ㄌㄠˋ[名]2.以動物乳汁所製成的半凝固食品。如:「牛酪」、「乳酪」。
3.以果實熬煮而成的糊狀物。如:「杏仁酪」、「核桃酪」。
○牛酪:ㄋㄧㄡˊ ㄌㄨㄛˋ一種從牛奶凝聚出的食品。是乳酪的一種。
○乳酪:ㄖㄨˇ ㄌㄨㄛˋ一種從動物乳汁中凝聚煉製的食品。主要成分是脂肪和蛋白質。因原料及製造過程不同,有多種樣式。也稱為「奶酪」、「起士」、「起司」。
※駱:ㄌㄨㄛˋ[名]1.黑色鬃毛的白馬。
《說文解字.馬部》:「駱,馬白色黑鬣尾也。」
2.姓。如唐代有駱賓王。
○駱賓王:ㄌㄨㄛˋ ㄅㄧㄣ ㄨㄤˊ人名。唐婺州義烏人。生卒年不詳。七歲能文,但早年落魄無行,好與博徒遊。曾任武功及長安主簿,後為徐敬業作文斥武后罪狀,敬業失敗後,不知所終。為初唐四傑之一。著有《駱丞集》。
○駱馬:ㄌㄨㄛˋ ㄇㄚˇ動物名。哺乳綱奇蹄目。形似駱駝但沒有駝峰,身長約一點二公尺左右,身細,脖子長,趾端有尖蹄。適應高地生活,為高山負重家畜,性溫馴忠誠。分布於南美安地斯山脈一帶、祕魯南部、玻利維亞西部等。
○駱駝:ㄌㄨㄛˋ ˙ㄊㄨㄛ動物名。哺乳綱偶蹄目,脊椎動物。身形高大,背上有駝峰,依駝峰可分單峰和雙峰兩種。雙重眼瞼,可擋風沙。腳下有肉墊,適於沙漠行走。能反芻,有高度耐飢渴的能力。可供騎乘及載貨,是沙漠中的主要負重動物,故也稱為「沙漠之舟」。原產地在北非、阿拉伯、伊朗、中亞和西班牙等地。也稱為「橐駝」。
古意老師國文講義
※咯:(一)ㄌㄨㄛˋ(又音)ㄎㄚˇ (二).ㄌㄛ (三)ㄍㄜ(又音)ㄍㄜˊ
(一)ㄌㄨㄛˋ(又音)ㄎㄚˇ(動詞)1.由喉頭用力清出異物來。如:「咯血」。
○咯血:ㄌㄨㄛˋ ㄒㄩㄝˋ(又音)ㄎㄚˇ ㄒㄧㄝˇ因疾病引起未經咳嗽,而喉中咯出血塊或血點的症狀。
(二).ㄌㄛ(助詞)2.語末助詞。如:「來咯!」、「當然咯!」
(三)ㄍㄜ(又音)ㄍㄜˊ(名詞)3.見「咯噠」條。
○咯噠:ㄍㄜ ˙ㄉㄚ以鹽醃漬的芥菜頭,常用來佐食。
4.[狀聲詞]形容喉頭聲響、雞叫聲、笑聲等。如:「只聽見他喉頭咯的一聲,把藥丸吞下去了。」
○咯咯:ㄍㄜ ㄍㄜ擬聲詞:(1)形容鞋子踩在木板的聲音。
《文明小史》第一六回:「忽又聽得樓梯上咯咯咯一陣鞋響,賽如穿著木頭鞋一樣。」
(2)形容笑聲。如:「她那咯咯的笑聲,真令人發噱!」
(3)形容母雞的叫聲。如:「黃鼠狼一來,院裡的母雞便咯咯的亂叫。」
○吱吱咯咯:ㄓ ㄓ ㄍㄜˊ ㄍㄜˊ或讀為ㄗ ㄗ ㄍㄜˊ ㄍㄜˊ擬聲詞:
(1)形容說話吞吐而細小的聲音。
《文明小史》第二六回:「說的話兒不甚著勁,吱吱咯咯的半吞半吐,末了又是什麼呼萬歲的祝詞。」(2)形容笑聲。如:「吱吱咯咯,笑個不停。」
○咯咯作響:ㄍㄜ ㄍㄜ ㄗㄨㄛˋ ㄒㄧㄤˇ物體碰撞或摩擦而發出聲響。如:「他冷得發抖,牙齒顫得咯咯作響。」
※胳:ㄍㄜ[名]1.腋下。《說文解字.肉部》:「胳,亦下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亦、腋,古今字。」
2.從肩膀到手的部分。通「肐」。如:「胳膊」、「胳臂」。
○胳膊:ㄍㄜ ˙ㄅㄛ肩膀以下,手腕以上的部位。也稱為「肐膊」、「胳臂」。如:「毛衣太短了,半截胳膊都露在外面。」
○胳臂:ㄍㄜ ㄅㄧˋ(又音)ㄍㄜ ˙ㄅㄟ肩膀以下,手腕以上的部位。也稱為「肐膊」、「胳膊」。如:「父親有雙強有力的胳臂。」
古意老師國文講義
※茖:ㄍㄜˊ參見「茖蔥」條。
○茖蔥:ㄍㄜˊ ㄘㄨㄥ植物名。百合科蔥屬,多年生草本。地下鱗莖長橢圓形,鱗莖外皮破裂成網狀纖維質,褐色。葉扁平,長卵形,全緣,粉白色。繖形花序頂生,花莖長三十至六十公分,夏開白色花。莖葉可食。
※格:ㄍㄜˊ[名]1.長枝條。
北周.庾信〈小園賦〉:「草樹溷淆,枝格相交。」
2.方形的空框或用線條組成的四方形。如:「窗格」、「方格」。
3.架子的分層。如:「這期的雜誌,就放在書架的第三格。」
4.量詞。計算容器刻度的單位。如:「這感冒藥水每次喝一格的量,三餐飯後服用。」
5.標準、法式。如:「合格」、「規格」、「資格」、「破格」。
6.人品、氣量、風度、情操的泛稱。如:「人格」、「品格」。
宋.蘇軾〈答陳履常〉二首之二:「不獨以見作者之格,且足以知風政之多瑕,而高躅之難繼也。」
7.修辭的方法稱為「格」。如:「譬喻格」、「誇張格」。
8.姓。如漢代有格班,隋代有格處仁。
[動]9.匡正、改正。
《書經.冏命》:「繩愆糾謬,格其非心。」
《孟子.離婁上》:「惟大人能格君心之非。」
10.匹敵、抵抗。
《史記.卷七十.張儀傳》:「無以異於驅群羊而攻猛虎,虎之與羊不格明矣。」
11.阻礙、阻止。
《史記.卷六五.孫子吳起傳》:「批亢擣虛,形格勢禁,則自為解耳。」
12.打鬥、擊殺。如:「格鬥」、「格殺」。
《三國志.卷一九.魏書.任城威王彰傳》:「膂力過人,手格猛獸,不避險阻。」
13.窮究。
《禮記.大學》:「致知在格物,物格而后知至。」
14.至、來。
《書經.堯典》:「光被四表,格於上下。」
宋.蘇軾〈賀時宰啟〉:「歡聲格於九天,乖氣消於萬彙。」
15.感通。
《書經.說命下》:「佑我烈祖,格於皇天。」
南朝梁.裴子野.宋略樂志敘:「先王作樂崇德,以格神人。」
古意老師國文講義
※挌:ㄍㄜˊ[動]擊。《說文解字.手部》:「挌,擊也。」如:「挌殺猛獸」。
○挌鬥:ㄍㄜˊ ㄉㄡˋ打鬥、爭鬥。也作「格鬥」。如:「他二人像牛一般的在挌鬥。」
※骼:ㄍㄜˊ[名]骨頭的通稱。如:「骨骼」。
《禮記.月令》:「掩骼埋胔。」
古意老師國文講義
※硌:(一)ㄍㄜˋ (二)ㄌㄨㄛˋ
(一)ㄍㄜˋ[動]1.碰到堅硬不平的東西而引起損傷或痛苦。
清.蒲松齡《富貴神仙》第三回:「自己鋪下草,找了一塊半頭磚,嫌硌頭,又使衣服墊。」
(二)ㄌㄨㄛˋ[名]2.山上的大石。
《玉篇.石部》:「硌,山上大石。」
※鉻:ㄍㄜˋ[名]1.鉤子。《玉篇.金部》:「鉻,鉤。」
《抱朴子.外篇.君道》:「文則琳琅墮於筆端,武則鉤鉻摧於指掌。」
2.(chromium,Cr)化學元素。原子序24。過渡金屬元素之一,色灰黑如鋼,質堅,鎔點頗高,接觸空氣不起氧化,其化合物可作顏料。
古意老師國文講義
※客:ㄎㄜˋ[名]1.賓,相對於主人而言。如:「賓客」、「請客」、「寒夜客來茶當酒」。
《禮記.曲禮下》:「主人敬客,則先拜客;客敬主人,則先拜主人。」
《文選.古樂府.飲馬長城窟行》:「客從遠方來,遺我雙鯉魚。」
2.做生意、買賣等的人對顧主的稱呼。如:「客滿」、「乘客」、「顧客」。
《韓非子.外儲說右上》:「宋人有酤酒者,升概既平,愈客甚謹。」
《老殘遊記》第五回:「漸漸的打尖的客陸續都到店裡。」
3.泛稱從事某種活動或具有某類特長的人。如:「 政客」、「掮客」、「說客」、「鏢客」、「珠寶客」。
4.寄食貴族豪門的人。如:「食客」、「門客」。
《戰國策.齊策四》:「後孟嘗君出記,問門下諸客誰習計會。」
《晉書.卷六九.刁協傳》:「刁氏素殷富,奴客縱橫。」
5.寄旅於外的人。
唐.王維〈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〉詩:「獨在異鄉為異客,每逢佳節倍思親。」
唐.杜甫〈中夜〉詩:「長為萬里客,有愧百年身。」
6.泛稱人。如:「旅人過客」。
《史記.卷七七.魏公子傳》:「然嬴欲就公子之名,故久立公子車騎市中,過客以觀公子,公子愈恭。」
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四回:「一個人占了幾個婦人,天下必有幾個無妻之客。」
7.量詞。計算定量出售食品的單位。如:「他點了一客八分熟的牛排。」
8.姓。如漢代有客孫。
[動]9.寄居、旅居。
《三國志.卷一六.魏書.杜畿傳》:「會天下之亂,遂棄官客荊州,建安中乃還。」
10.以客禮相待。
《史記.卷三一.吳太伯世家》:「五年,楚之亡臣伍子胥來奔,公子光客之。」唐.司馬貞.索隱:「是謂客禮以接待也。」
[形]11.次要的。
清.顧炎武《日知錄.卷一.朱子周易本義》:「傳為主,經為客。」
12.在人類意識外獨立存在的。如:「客觀」。
※恪:ㄎㄜˋ(又音)ㄑㄩㄝˋ[副]1.謹慎誠敬。如:「恪守」、「恪遵」。
《說文解字.心部》:「愙,敬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今字作恪。」
○恪守:ㄎㄜˋ ㄕㄡˇ恭敬謹慎的遵守。=堅守、遵守。
《福惠全書.卷一八.刑名部.土番點卯》:「爾等俱宜恪守吾言,以無負本縣生全保護至意。」
《文明小史》第七回:「小道今年也是七十多歲的人了,一向恪守清規,不敢亂走一步。」
○恪遵:ㄎㄜˋ ㄗㄨㄣ謹慎遵守。
《書經.盤庚上》:「先王有服,恪謹天命。」
《福惠全書.卷五.蒞仕部.詳文贅說》:「煌煌天語,其何以恪遵乎?」
[名]2.姓。如晉代有恪啟。
古意老師國文講義
※貉:(一)(讀音)ㄏㄜˊ(語音)ㄏㄠˊ (二)ㄇㄛˋ
(一)(讀音)ㄏㄜˊ(語音)ㄏㄠˊ[名]1.動物名。食肉目犬科。即貍,銳頭尖鼻,耳短小而圓,四肢短,毛褐色或黑灰色。於夜間活動,以小動物、魚類等為食。其皮為珍貴裘料。
(二)ㄇㄛˋ[名]2.古代中國稱北方的一支外族為「貉」。
《孟子.告子下》:「欲輕之於堯舜之道者,大貉、小貉也。」
《荀子.勸學》:「干、越、夷、貉之子,生而同聲,長而異俗,教使之然也。」
○貉子:ㄏㄜˊ ㄗˇ(語音)ㄏㄠˊ ˙ㄗ幼貉、小貉。
《北史.卷六二.王羆傳》:「老羆當道臥,貉子那得過!」
○貉絨:ㄏㄜˊ ㄖㄨㄥˊ去掉硬毛的貉皮,質地輕軟。
○一丘之貉:ㄧ ㄑㄧㄡ ㄓ ㄏㄜˊ同一山丘上的貉。比喻彼此同樣低劣,並無差異。=全無分別←→比(與)眾不同。
《漢書.卷六六.楊敞傳》:「若秦時但任小臣,誅殺忠良,竟以滅亡。令親任大臣,即至今耳,古與今如一丘之貉。」
《聊齋志異.卷七.細柳》:「黑心符出,蘆花變生,古與今如一丘之貉,良可哀也!」
※頟:ㄜˊ1.同「額」。
2.參見「頟頟」條。
○頟頟:ㄜˊ ㄜˊ(1)不休息的樣子。
《書經.益稷》:「傲虐是作,罔晝夜頟頟。」
(2)很高的樣子。
唐.韓愈〈平淮西碑〉:「頟頟蔡城,其疆千里。」
古意老師國文講義
※額:(一)ㄜˊ (二)ㄜˋ
(一)ㄜˊ[名]1.頭前眉上髮下的部分。
唐.李白〈長干行〉二首之一:「妾髮初覆額,折花門前劇。」
2.限定的數目。如:「名額」、「兵額」、「額滿為止」。
《新五代史.卷四八.雜傳.劉審交傳》:「租有定額,而天下比年無閑田,民之苦樂,不可等也。」
3.匾額。如:「門額」、「廟額」。
唐.貫休〈寄杭州靈隱寺宋震使君〉詩:「僧房謝朓語,寺額葛洪書。」
4.器物上首靠近頂端的部分。如:「碑額」、「簾額」。
唐.姚合〈酬任疇協律夏中苦雨見寄〉詩:「溼煙凝灶額,荒草覆牆頭。」
5.姓。如清代有額宜都。
(二)ㄜˋ[名]6.譯音用字。常用於山名、地名等的音譯。如:「額非爾士峰」、「額魯特蒙古」。
[附錄]
※落:(一)ㄌㄨㄛˋ (二)ㄌㄠˋ (三)ㄌㄚˋ
(一)ㄌㄨㄛˋ[動]1.脫落、凋墜。
唐.李白〈古風〉詩五九首之一四:「木落秋草黃,登高望戎虜。」
宋.秦觀〈一斛珠.碧雲寥廓〉詞:「江山滿眼今非昨,紛紛木葉風中落。」
2.掉下、降低。如:「落淚」、「落價」。
唐.李商隱〈常娥〉詩:「雲母屏風燭影深,長河漸落曉星沉。」
宋.蘇軾〈後赤壁賦〉:「山高月小,水落石出。」
3.陷入、掉入。
晉.陶淵明〈歸園田居詩〉五首之一:「誤落塵網中,一去三十年。」
《晉書.卷五四.陸雲傳》:「於水中顧見其影,因大笑落水,人救獲免。」
4.除去。
唐.劉長卿〈戲贈干越尼子歌〉:「厭向春江空浣沙,龍宮落髮披袈裟。」
《宋史.卷三○四.劉師道傳》:「幾道既擢第,事泄,詔落其籍,永不預舉。」
5.掉在後面。
唐.李白〈流夜郎贈辛判官〉詩:「氣岸遙凌豪士前,風流肯落他人後。」
6.衰敗。如:「衰落」、「家道中落」。
清.蔣士銓〈鳴機夜課圖記〉:「越二載,生銓,家益落,歷困苦窮乏,人所不能堪者。」
7.停留。如:「落腳」、「話音未落」。
唐.劉長卿〈入桂渚次砂牛石穴〉詩:「片帆落桂渚,獨夜依楓林。」
8.留下。如:「落款」、「不落痕跡」。
○落款:ㄌㄨㄛˋ ㄎㄨㄢˇ在書畫上題署姓名、字號、書寫年月、詩句跋語等,皆稱為「落款」。
《京本通俗小說.拗相公》:「荊公默誦此詩一遍,問香火道人:『此詩何人所作?沒有落款。』」
《老殘遊記》第一二回:「人瑞看了,說道:『好詩!好詩!為甚不落款呢?』」
9.得到。
《紅樓夢》第三四回:「伏侍一場,大家落個平安,也算是造化了。」
10.歸屬。如:「重擔落在誰身上?」
唐.杜甫〈將適吳楚留別章使君〉詩:「不意青草湖,扁舟落吾手。」
[形].
11.掉下的、凋零的。如:「落英繽紛」。
唐.白居易〈長恨歌〉:「西宮南苑多秋草,落葉滿階紅不掃。」
12.餘留的。
《石點頭.卷四.瞿鳳奴情愆死蓋》:「我只當做個老丫頭,情愿以大作小,服事你終身。拾些殘頭落腳,量不占住你正扇差徭,一舉兩得,可好麼?」
13.稀疏、冷清的。如:「寥落」、「疏落」。
《史記.卷一二○.鄭當時傳》:「家貧,賓客益落。」
○寥落:ㄌㄧㄠˊ ㄌㄨㄛˋ(1)稀疏。
《文選.謝朓.京路夜發詩》:「曉星正寥落,晨光復泱漭。」
(2)衰敗、破落。
唐.白居易〈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饑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月有感〉詩:「田園寥落干戈後,骨肉流離道路中。」
(3)冷清,不熱鬧。
唐.元稹〈行宮〉詩:「寥落古行宮,宮花寂寞紅。」
《紅樓夢》第二三回:「忽想起那大觀園中景致,自己幸過之後,賈政必定敬謹封鎖,不敢使人進去搔擾,豈不寥落?」
○疏落:ㄕㄨ ㄌㄨㄛˋ稀少零落。=荒涼、稀少、蕭疏←→茂密、繁茂。
如:「山腰裡,疏落的散布著幾戶人家。」
14.伶俐。如:「俐落」。
○俐落:ㄌㄧˋ ˙ㄌㄨㄛ(1)言語或動作爽快、敏捷。也作「利落」、「利索」、「俐索」。如:「他這個人身手相當俐落。」
(2)完畢。也作「利落」、「利索」、「俐索」。如:「這件事已經辦俐落了。」
[名]
15.人所聚居的地方。如:「村落」、「部落」。
唐.杜甫〈兵車行〉:「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,千村萬落生荊杞。」
16.停留、停頓的地方。如:「下落」、「著落」。
○下落:ㄒㄧㄚˋ ㄌㄨㄛˋ
(1)降下。如:「片片雪花下落。」
(2)著落、去處。=著落。
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一:「明明說有地方姓名,且慢慢跟尋下落則個。」
《紅樓夢》第三三回:「或隱藏在家,或知其下落,早說了出來,我們也少受些辛苦,豈不念公子之德?」
○著落:ㄓㄨㄛˊ ˙ㄌㄨㄛ
(1)歸宿、結果。=下落。
《朱子全書.卷二.學》:「蓋靜坐時,便涵養得本源稍定,雖是不免逐物,及自覺而收斂歸來,也有個著落。」
《醒世恆言.卷三五.徐老僕義憤成家》:「不必猜疑,少頃便見著落了。」
(2)安頓、置放。
《喻世明言.卷一九.楊謙之客舫遇俠僧》:「就把箱籠東西,叫人著落停當。」
(3)命令、差派。
《水滸傳》第一七回:「報與本官知道,教動文書,申覆太師得知,著落濟州府追獲這夥強人便了。」
17.量詞。計算成堆成疊物品的單位。如:「一落書」、「兩落碗」。
18.姓。如漢代有落閎。
(二)ㄌㄠˋ[名]19.參見「落子」、「蓮花落」等條。
○落子:ㄌㄠˋ ˙ㄗ(1)舊時乞丐所唱的歌曲。參見「蓮花落」條。
清.徐珂《清稗類鈔.音樂類.唱落子》:「京師、天津之唱蓮花落者,謂之『唱落子』。」
(2)生活上的著落。如:「他窮得都沒落子了。」也作「落兒」。
○蓮花落:ㄌㄧㄢˊ ㄏㄨㄚ ㄌㄠˋ舊時乞丐所唱的歌曲。後發展成曲藝的一種,有專業演唱者,用竹皮按拍,常以「蓮花落,落蓮花」為尾聲,內容多民間傳說。也作「落子」、「哩嗹花兒」、「哩嗹」、「蓮花樂」。
元.張國賓《合汗衫》第一折:「沒奈何,我唱個蓮花落,討些兒飯吃咱。」
《紅樓夢》第五四回:「然後又命小戲子打了一回蓮花落。」
[動]20.降落。如:「鳥兒落在樹上。」
21.(一)[動]之又音。
(三)ㄌㄚˋ[動]22.遺漏、忘記。如:「丟三落四」、「我的皮匣子落在家裡了。」
○丟三落四:ㄉㄧㄡ ㄙㄢ ㄌㄚˋ ㄙˋ形容人因為馬虎或健忘,不是忘了這個,就是忘了那個。也作「丟三忘四」。
《紅樓夢》第六七回:「俗話說的:『笨雀兒先飛』,省的臨時丟三落四的不齊全,令人笑話。」
23.掉在後面、跟不上。如:「我們一夥人登山,他總是落在後頭。」
古意老師國文講義
※蕗:ㄌㄨˋ1.草名。
《楚辭.東方朔.七諫.謬諫》:「菎蕗雜於蒸兮。」漢.王逸.注:「言持菎蕗香直之草,雜於蒸,燒而燃之。」
2.甘草。
漢.史游《急就篇.卷四》:「甘草,一名蜜草,一名蕗。」
3.與「虂」同。《集韻.去聲.莫韻》:「虂,蘩虂,艸名,或作蕗。」
4.【虂】之異體。
※虂:ㄌㄨˋ「蘩虂」:草名。即終葵。見《廣韻.去聲.暮韻》。
古意老師國文講義
※簬:ㄌㄨˋ[名]一種可製箭桿的竹子。《字彙.竹部》:「簬,美竹,可為箭者。」
說文.大徐本:簬,箘簬也。从竹,路聲。《夏書》曰:「惟箘簬楛。」簬,古文簬,从輅。(洛故切)段注本:簬,箘簬也。从竹,路聲。《夏書》曰:「惟箘簬枯。」簬,古文簬,从輅。(洛故切)
○箘簬:ㄐㄩㄣˋㄌㄨˋ植物名。一種竹子,細長而無節,可以用來製作弓箭。
※潞:ㄌㄨˋ[名]河川名。即怒江。源於西藏,東流入西康,南流經雲南,經緬甸注入印度洋。
○潞江:ㄌㄨˋ ㄐㄧㄤ怒江的別名。參見「怒江」條。
○潞涿君:ㄌㄨˋ ㄓㄨㄛˊ ㄐㄩㄣ為三國時張裕嘲弄劉備無鬚之言,後以「潞涿君」譏諷沒有鬍鬚的人。三國時張裕為劉璋長史,其人多鬚,劉備嘲謔為「諸毛繞涿居」。劉備,涿縣人,無鬚,故張裕反嘲戲劉備為「潞涿君」。涿,形近「豚」,故借以指「臀」;潞,與「露」諧音。潞涿,猶言「露臀」。
《三國志.卷四二.蜀志.周群傳》:「裕即答曰『昔有作上黨潞長,遷為涿令者,去官還家,時人與書,欲署潞則失涿,欲署涿則失潞,乃署曰潞涿君。』先主無鬚,故裕以此及之。」
※璐:ㄌㄨˋ[名]美玉。《玉篇.玉部》:「璐,美玉也。」
《楚辭.屈原.九章.涉江》:「冠切雲之崔嵬,被明月兮珮寶璐。」
○寶璐:ㄅㄠˇ ㄌㄨˋ美玉。
《楚辭.屈原.九章.涉江》:「被明月兮珮寶璐。」
○倪元璐:ㄋㄧˊ ㄩㄢˊ ㄌㄨˋ人名。(西元1593~1644)字玉汝,號鴻寶,浙江上虞人,是明代的忠臣。能詩文,工行草,善畫山水竹石。為人正直廉介,不畏強權,官至戶部尚書。李自成攻陷京城時,自縊而亡,諡文正,清代時追諡文貞。有《倪文貞集》傳世。
○賽璐玢:ㄙㄞˋ ㄌㄨˋ ㄈㄣ一種玻璃紙。為英語cellophane的音譯。無色、透明、有光澤,為纖維素經氫氧化鈉和二硫化碳處理後所得的溶液,通過窄縫所製成。可以染成各種顏色,多用於包裝。
○賽璐珞:ㄙㄞˋㄌㄨˋㄌㄨㄛˋ一種塑膠。為英語celluloid 的音譯。由硝酸纖維素、樟腦和酒精在高壓下加熱製成。最初在西元一八六九年由美國人喜亞特(J.W.Hyatt)所發明。性堅硬而富彈性,磨製後光潔美觀,加熱軟化後可製造玩具、梳妝用具和裝飾品等。但容易引起燃燒。
古意老師國文講義
※鏴:ㄌㄨˋ金路。《玉篇.金部》:「鏴,金路也。」《字彙.金部》:「鏴,金輅。」
※露:(一)ㄌㄨˋ (二)ㄌㄡˋ
(一)ㄌㄨˋ[名]1.靠近地面的水蒸氣,夜間遇冷而凝結成的小水珠。
《楚辭.屈原.離騷》:「朝飲木蘭之墜露兮,夕餐秋菊之落英。」
唐.杜甫〈月夜憶舍弟〉詩:「露從今夜白,月是故鄉明。」
2.芳香可飲的酒或液體。如:「玫瑰露」、「果子露」。
3.姓。如漢代有露平。
[動]4.表現、顯現。如:「表露」、「暴露」、「顯露」、「原形畢露」。
(二)ㄌㄡˋ[動]5..顯現。如:「衣角外露」、「露出馬腳」。
6.洩漏。如:「露了口風」。
《後漢書.卷七一.皇甫嵩傳》:「角等知事已露,晨夜馳敕諸方,一時俱起。」
古意老師國文講義
※鷺:ㄌㄨˋ[名]動物名。鸛形目鷺科。似鶴略小,羽白,翅寬,頸腳皆長,嘴長而直,頭頂有細長白毛。棲息於水邊,捕魚為食。
※碦:ㄎㄜˋ [礊]之異體。石堅。見《玉篇.石部》。
古意老師國文講義
※髂:ㄎㄚˋ[名]腰骨。
《漢書.卷八七.揚雄傳下》:「折脅拉髂,免於徽索。」
○髂骨:ㄎㄚˋ ㄍㄨˇ位於腰部下面、腹部兩側的骨骼。左右各一,上緣略呈弓形,下緣與恥骨、坐骨相連而成髖骨。也稱為「腸骨」。
以下為【罕用字】
※狢:ㄇㄛˋ《說文解字.豸部》:「貊,北方豸種,從豸、各聲。孔子曰:貉之為言惡也。莫白切。」《干祿字書.入聲》:「狢、貉,並上通下正。」《正字通.犬部》:「狢,俗貊字。」《經典文字辨證書.豸部》:「貉,正;狢、貊並別。」《角川漢和辞典.犭部》:「狢,貉之異體字。」《漢語大字典.犬部》:「狢,同貊、貉。」《中華字海.犭部》:「狢,同貉。」
按「貉」字從「豸」,「狢」字從「犭」,「豸」作偏旁時,多有作「犭」者。如猫、犲、犴、狸等是。故「狢」同「貉」,而為「貉」之異體矣。
古意老師國文講義
※笿:ㄌㄨㄛˋ[名]1.即盛杯的竹器。《說文解字.竹部》:「笿,桮笿也。」
2.束。見《集韻.入聲.鐸韻》。
※洜:ㄌㄨㄛˋ《說文解字.水部》:「洜,水出左馮翊歸德北夷界中,東南入渭。從水,各聲。盧各切。」《集韻.入聲.鐸韻》:「洛,古書作洜。」《類篇.水部》說同。《重訂直音篇.水部》:「洛,音落,水名。洜,同上。」
按篆文「洜」,今楷書作「洛」。作「洜」者,不過移左作下而已,音義無別,故「洜」可為「洛」之異體也。
古意老師國文講義
※峈:ㄌㄨㄛˋ「峈嶧」:山貌。見《集韻.入聲.鐸韻》。
※衉:(一)ㄎㄚ (二)ㄎㄚˋ (三)ㄎㄜˋ
「衉」為「喀」之異體。「喀」字不見於《說文》,《廣韻.入聲.陌韻》云:「喀,吐聲。」《集韻.入聲.陌韻》曰:「衉、喀:嘔也,《國語》:『伏弢喀血。』或從口。」《正字通.血部》云:「衉,乞格切,音客。面污血曰。《晉語》:『趙簡子曰:「鄭人擊我伏弢血,鼓音不衰。」』舊本闕。俗作血客。」《康熙字典.血部.下》云:「衉:《集韻》:乞格切,音客。與血客同。」謹按:依《集韻》「血客」為「喀」之異體,《正字通》又以「血客」為「衉」之俗字;今既以「喀」為正字,故「衉」可收為「喀」之異體字。
古意老師國文講義
※嗠:(一)ㄌㄠˋ (二)ㄌㄨㄛˋ
[酪]之異體。《說文解字.酉部》:「酪,乳漿也。從酉、各聲。盧各切。」《集韻.鐸韻》:「酪、嗠,《說文》乳漿也。或從乳,亦省。」《字彙.口部》:「嗠,力各切,音洛,乳酪。」《正字通.口部》:「嗠,即俗酪字。」《康熙字典.口部》、《中文大辭典.口部》、《漢語大字典.口部》、《中華字海.子部》並引《集韻》之說,謂「同酪」。按依《集韻》「嗠」為「酪」之或體,故「嗠」亦為「酪」之異體矣。
※袼:ㄌㄨㄛˋ參看:「繄袼」。
○繄袼:ㄧ ㄌㄨㄛˋ小孩所穿的內衣。
漢.揚雄《方言》卷四:「繄袼謂之樞。」
古意老師國文講義
※鮥:(一)ㄌㄨㄛˋ (二)ㄍㄜˊ
(一)ㄌㄨㄛˋ鮥,叔鮪也。从魚,名聲。(慮各切)
魚名。王鮪之小者。《爾雅.釋魚》:「鮥,鮛鮪也。」晉.郭璞.注:「鮪,鱣屬也。大者為王鮪,小者名鮛鮪。」
(二)ㄍㄜˊ
鱷魚。《集韻.入聲.鐸韻》:「鮥,魚名。如鼉,喙長三尺,利齒,虎鹿度河擊之斷。卵如鴨。」
※鴼:(一)ㄌㄨˋ (二)ㄌㄨㄛˋ
(一)ㄌㄨˋ白鷺。同「鷺」。見《集韻.去聲.莫韻》。
「鷺」之異體。
(二)ㄌㄨㄛˋ「鵅」之異體。
古意老師國文講義
※鵅:ㄌㄨㄛˋ漢字結構之部件或可易位成異體,他如「峰」之作「峯」、「秋」之作「秌」等。
「鴼」另兼正字。
「鷺」之異體。
※硌:(一)ㄍㄜˋ(二)ㄌㄨㄛˋ
(一)ㄍㄜˋ[動]1.碰到堅硬不平的東西而引起損傷或痛苦。
清.蒲松齡《富貴神仙》第三回:「自己鋪下草,找了一塊半頭磚,嫌硌頭,又使衣服墊。」
(二)ㄌㄨㄛˋ[名]2.山上的大石。
《玉篇.石部》:「硌,山上大石。」
古意老師國文講義
※臵:ㄍㄜˊ《集韻》:「至也。通作格。」或作「佫」。
※蛒:ㄍㄜˊ1.蠀螬別名。見《廣韻.入聲.陌韻》。
2.蜂名。
唐.元稹〈蛒蜂詩.序〉:「蛒,蜂類而大。」
【補充】○蠀螬:即蠐螬(ㄑㄧˊ ㄘㄠˊ)金龜子的幼蟲,別名白土蠶、核桃蟲。成蟲通稱為金龜甲或金龜子。長寸許,體肥色白,以背滾行,觸物即蜷曲。生活於土中,以植物的根莖為食,常危害農作物。也稱為「土蠶」。
《列子.天瑞》:「烏足之根為蠐螬,其葉為胡蝶。」
宋.梅堯臣《永濟倉書事》詩:「古梁生菌耳,朽堵出蠐螬。」
清.唐孫華《時世公子行》:「一錢仍望還蚨母,半李亦欲分蠐螬。」
古意老師國文講義
※觡:ㄍㄜˊ說文:「觡,骨角之名也。从角,各聲。(古百切)」
有分枝的鹿角。玉篇.角部:「觡,麋角有枝曰觡,無枝曰角。」
文選.郭璞.江賦:「或鹿觡象鼻,或虎狀龍顏。」
※敋:(一)ㄍㄜˊ (二)ㄍㄨㄛˊ。
(一)ㄍㄜˊ擊。見《玉篇.攴部》。
(二)ㄍㄨㄛˊ「摑」之異體。
古意老師國文講義
※佫:(一)ㄏㄜˋ (二)ㄍㄜˊ
(一)ㄏㄜˋ姓。《廣韻.入聲.鐸韻》:「佫,人姓,出《纂文》。」
(二)ㄍㄜˊ「彳各」之異體。至。見《玉篇.彳部》。
※垎:ㄏㄜˋ1.水乾。《說文解字.土部》:「垎,水乾也。」
2.泥土因缺乏水分而堅硬。
《說文解字.土部》:「垎,一曰堅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按乾與堅義相成,水乾則土必堅。」
《齊民要術.卷一.耕田》:「濕耕堅垎,數年不佳。」
古意老師國文講義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