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5月18日 星期五

《金剛經》32品解說分品法義(四)


《金剛經》32品解說分品法義()
[經文] 第四品
   復次,須菩提。菩薩於法,應無所住,行於布施。所謂不住色布施,不住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布施。須菩提,菩薩應如是布施,不住於相。何以故?若菩薩不住相布施,其福德不可思量。須菩提,於意云何?東方虛空可思量不?不也,世尊。須菩提,南西北方,四維上下虛空,可思量不?不也,世尊。須菩提,菩薩無住相布施,福德亦復如是,不可思量。須菩提,菩薩但應如所教住。


[解說]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著述者   張澎居士  
[表義]
無住相布施,福德如虛空。

[主輔]
不住相布施故,福德不可思量。  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故。

[心續]
1.於法,應無所住。故無量法可用。
2.於相,不住相。故不會停留在那一境上。
3.心法無盡生,相相隨處滅。
4.福德、虛空、法、相,四者不可思議。

[非相解]
於法,應無所住,故生無住相十度行。福德大於虛空也。

[如意解]
1.法行布施,相超虛空,福德不可思量。
2.所謂法行布施,相超虛空,福德不可思量,即非法行布施,
  相超虛空,福德不可思量。
3.因:法──應無所住,行──非僅布施,廣擴()延至十度
  萬行或一般所謂身口意一切行。
  (行,)無作無得而行,行相不可得,如空中雲。
  空中雲,即現稱的雲端科技。
  相,要離四相、六相、一切相。超,無線上綱。
  虛空本是無明造,如今當作喻,應言菩提空,純淨空,朗朗藍,
  一片自在,無限追憶,能如影隨形相伴。
4.福德,是福德,但非福德性;福德性是體是身。福德是用是影,
  福德性空是清淨性。福德是量,無限無窮量,雖能用能享,
  但無所得。
5.福伏妄想
  服人心、度化用的工具,潛伏行,無生法忍行。
  體空,身幻,不二用,如影隨形()
  清淨空,幻化身,無盡轉,心定能見十方佛。
  法行,應無所住十度萬行;
  法住,不住18不共法、佛法;
  法相,無相、空相;
  法福,無量,服三衣修行,戒定慧圓滿無漏行;
  法量,不可思量,煩惱多少,量即多少。

[直心解]
1.法,應無所住,無依無法。  2.十度行不住六塵()
3.虛空不可思量。  4.福德不可思量。
1.2.故。

[密義]
1.法應無所住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.十度行不住18相。
3.結果福德等虛空或超虛空。
4.相反無明造業超虛空,如同地球人要三、四……個地球
  也不夠用。

[淨念解]
1.於法,應無所住()。於行,十度萬行()
  不住行,不住18法行;空空行、清淨行。
  理事合,非法非行非相也。三非名應無所住
2.故福德應無所住      3.故虛空,應無所住
4.虛空由無明造。
  福功二德由菩提造。
  ⒶⒷ應無所住。即不可思量。
  一合相,即如來禪。即不可取、
  不可說,即不可思議。

[正解]
1.()次:次復刺刺複複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不見次次刺刺複複。次弟()方便……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 隨順成圓故,心法相繼入心故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 清淨無想無相無為故。
2.菩提:眾聽法者,心不在焉乎?
3.菩薩於法:
  妄心生妄法,因眾生故有垢。
  佛心生剎土,因菩提故清淨。
  不垢不淨,不以二相見。  因佛不因法不因相。
  有法是幻法,是對治法、方便法。
4.應無所住:
  於相自生滅,於法用過即捨。
  若心跟生滅,是隨()舞。雖好看,但易恍神迷惑。
  一切眾生中能入能住。能入解決煩惱,能住常住灌頂。
5.行於布施:
  無行而行,無作而作,無施而施,無受而受。
  所需不增,所施不減,不增不減自金剛。
  有行即有形,無行業自淨。 無布而布,非預設立場。
  施之有物,對方能接受,有智慧成長空間。
  諸行是施,諸施是行。行行施施,施施行行,漸漸增長功力
    。無常因緣成熟,故無定法,是對象不同。
  布施十度始,布施亦含其他九度功用,故十度細含九十度
    ,重重互含,成無限法。
  一地即十地,漸進故。十地即無地,頓法故。
6.不住色聲香味觸法布施:
  六塵不染,六根不用,六識依般若。
  無智亦無得,以無所得故,清淨故。
  住塵布施,塵上加塵,為平方塵。
  住根布施,根上生根,會生骨刺。住識布施,意識形態。
  前五成所作智,第六妙觀察智,第七平等性智,
    第八大圓鏡智,第九法界體性智。
 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指揮前五智,名無漏施、清淨施。
  佛施眾生,隨類各解,因果依智不同。有時得惡報,
    因五毒旺故,不得其益,反受其害。
    色不迷人人自迷,路不困人人自困。法不悟人人自悟,
    佛不迷人人自戀。
7.不住於相:相即六根、六塵、六識、四相、六相、
  一切相、六度、十度,佛法非佛法。     (含法相、非法相)
8.福德不可思量:
  慈悲喜捨四法,不住於相。故成無量法可用的福德性。
9.東南西北四維上下虛空,虛空無方無位故,無量不可思議。
10.無量法對無量不可思量虛空,故名不可思不可量佛法。
   故果福德不可思量,故因果不可思議,眾生不可思議。
   業力——佛心——佛法——發心——精進——。
11.無住相布施:
   離有無,住無住,相無相。布施非布施,離非離。
12.菩薩但應如所教住:
   依佛所(剎土)       依佛教(佛法)
   依佛住(無餘涅槃)   依佛但(應無所住)
   依佛如(善用七真如)(參看:楞嚴經)

[齊解]
1.菩薩於法,應無所住。
  菩薩於非法,應無所住。
  菩薩於法、非法,應無所住。
  菩薩於有為、無為,應無所住。
  菩薩於佛法、世法,應無所住。
  菩薩於正法、邪法,應無所住。
  菩薩於定法、不定法,應無所住。
  菩薩於漸法、頓法,應無所住。
2.應無所住。
  應有所住。
  應有、無所住。
  應空、有所住。
  應性、空所住。
  應因、緣所住。
  應自然、非自然所住。
  ……。
3.行於布施:無作而作,清淨行。行雲流水,無障礙空間。
  行行覓覓,無罣礙、無尋伺。因緣自然成。
  踏破鐵鞋,無覓處。於予眾生無怨憎,和光同流。
  共生活,潛移默化,不知不覺已完成。得來全不費功夫。
  布不佈布徧及處,    施施有需補缺處。
4.不住六根、六塵、六識布施。轉18法入18不共法,
  布施成無漏布施。
5.布施十度法,眾生悉得波羅密,能至彼岸,
  各各愉悅,前所未有。
6.應無所住:
不住善不住惡,
不住淨不住垢,
不住善法不住惡法,
不住男不住女。
所謂住即非住。眾生各各是住持,
三世諸佛是輔導。
住持、輔導無二無別。
佛眾本一家。
7.布施不住於相:所謂布施即非布施。所謂住即非住。所謂相即非相。無作而作,用法生相,相有生滅。無用而用,無法而法。
8.十方虛空不可思量:空乃七大之一,是無障礙空間,無方無位。
  思量即有設界設限,即生障礙。
9.無住相──離有無相、住不住。
  布施──十度波羅密,無量法。
  福德不可思量──具足前二故。

[法意]
於法,(佛法,非他法)    應無所住,(能通透,活用)
行於布施。(十度之始)(初地起修)
不住(色聲香味觸法)布施——塵。
    (眼耳鼻舌身意)布施——根。
    前五識——成所作智──
    第六識——妙觀察智──︳
    第七識——平等性智── 後得智。
    第八識——大圓鏡智──
    第九識——法界體性清淨智(無師智)
不住相──根、塵、識、十度、四相、一切相。
由四智得無師智,不住故,不可思量。
四智故名福德,無師智才謂功德。
周遍十方,因生生世世累劫行故。

如欲預先閱讀詳細內容,請參看:大藏經法要之一──《金剛經》序列所有著作: 目錄索引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